■订单丢了,还能找回来吗
升值加大风险,风险加大压力。从眼前看,企业面临失去客户和订单的冲击;从长远看,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面临“进还是退”的严峻挑战。
对企业而言,升值有痛,最痛的莫过于丢订单。风扇是广东美的一大招牌出口产品,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加之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现已在美国市场丢单若干,在欧洲市场销量下降。格兰仕微波炉、空调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量均下降,原计划签订的略有盈利的订单,因升值已无利可图,只得放弃,在一定程度上被韩国、东南亚等国外同行抢了单。
格兰仕常务副总裁陆荣发说,公司要提价18%—20%才能弥补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的损失,而这意味着竞争力的下降。微波炉出口提价20%,客户一时找不到替代供应商,只好勉强接受,但与此同时,他们一定会培养新的供应商。这种影响短期看不出来,3—5年后就可怕了。印度、东盟地区的生产成本跟中国差不多,优势越来越凸显。以微波炉为例,全球份额中,格兰仕占35%—40%,美的占25%,韩国LG只占20%,而今年微波炉订单已向韩转移,我们的优势在减弱。其他新兴国家都认定现在是争中国订单的好机会。“把订单拱手让给人家,等于把‘中国制造’生存之路让给人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家电生产基地,今天的出口规模来之不易。有些行业出口不行了,还能转行做进口,可像家电这样的成熟行业就难了。顺德经贸局副局长招霞红感叹:在汇率影响下,品牌大企业某种程度上还能靠内部消化撑一阵,中小企业做出口更辛苦。打国际市场,不是吃这盘菜不吃那盘菜一样简单,市场丢了,再难找回。
■“欲干不能,欲停不忍”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仅是订单减少,更麻烦的是就业问题。年初至今沿海大批企业停产、歇业或倒闭。但在顺德、珠海一些厂区,记者观察到人气依然较旺,其品牌出口产品的流水线一派繁忙。外部环境偏紧,是考验也是契机。面临倒逼机制,广东的出口企业不等不靠,主动适应,尽力自我化解困境,像美的、格力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
一些企业家表示,经营成本大增,做一单赔一单,企业“欲干不能”,但那么多工人一旦下岗,无论是留在当地还是回老家,都给国家平添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企业“欲停不忍”,必须咬紧牙关,利用好回旋余地,维持运转。
格兰仕外贸管理办刘贵中说,公司有4万多人,假如减到1万人,格兰仕照样活,也有赚头。不做单、少接单、缩小规模,对格兰仕这样的品牌公司不算太难,可是企业总要负起一份社会责任,不能简单地靠裁人来应急。
广州、珠海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总说,广东外来民工最多,今年因升值导致较大损失,中小企业不得不狠心裁员,这是非常时期的一种活法。但如何安置那些失业员工?配套政策措施要跟上。何况,出口经营牵涉到上下游,人员、规模收缩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值得重视。
■稳定汇率最要紧
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极限是多少?
调研中,企业表达了最低期望值:“但愿今年秋季广交会期间汇率不要升了。”
在珠海进出口商会会长黄达璋看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帮助广东“腾笼换鸟”和产业洗牌,促进制造业的优化整合和外贸转型,提高中国产品整体形象。中国经济是靠实业支撑的,调控意在结构调整和升级,但今年的经济形势特别复杂多变,要考虑企业的承受力。
格力、美的、格兰仕等品牌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幅如果每年维持2%—3%,家电业还能承受;升幅6%,企业就没生存空间了。也有的提出升值最好一步到位,“痛就痛一次”,不要“温水煮青蛙”。美的日用家电集团副总裁王振刚表示,升值不是问题,但应适度、可控、相对稳定。珠海华尚公司总经理周增广说,最要紧的是让企业对升值幅度有准确预期。
不少企业认为,汇率走势应具有双向波动性,而非单向升值,“只涨不跌”会加剧热钱流入。汇率有升有降,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才能掌握主动,不妨适当利用人民币短期走软来推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
金融部门现有的一些避险产品可用来给升值减压,但企业感觉这尚未满足需求,呼吁进一步丰富金融避险工具,改进和加强银行的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渠道。财政政策也应有所作为。
顺德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人民币升值,这是一种趋势,企业无法躲避,只能迎难而上。内紧外压,可能今后仍将存在,关键是看企业能不能固本强身,抢抓先机,增强应变意识和能力,“夯实微观,要有好政策,更要靠我们自己!”(记者 龚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