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食品仍上涨 全社会面临CPI考验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锁定五大优先领域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管理办法[全文] 答问 保险QDII不适合短线投资 -专家:地方政府对住房问题应心中有数 楼市高危三类税收或出台 -能源部先于<能源法>亮相 最快明年3月成立 各地成品油价续涨 -股市反弹冲高回落 低迷股市重获"援军" 新基金审批工作已重启 -专家:每年带薪休假5天低于国际标准 八成网友支持调整 调查问卷 -中国将取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入境限制 公立医院市场化引争论 -欧阳自远:"中日探月"技术各有千秋 "嫦娥一号"明年将遇两次月蚀 -央行:10月金融运行平稳 居民存款降5062亿 居民贷款增加682亿
弱势美元触发全球金融动荡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1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外汇市场交易员消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0月19日首次入市干预美元对新加坡元汇率,大约在1.4580—1.4640之间买入美元。10月26日在新元达到10年高点1.4530前后,同样传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1.4523—1.4590处买入美元的消息。11月9日,新加坡金管局又在1.4400—1.4433价位买入美元。

同样,香港金融管理局为维护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也于10月23日首次向市场注资7.75亿港元以买入美元,10月26日、31日香港金管局又多次入市干预港元汇率。韩国央行也在9月11日有史以来首次对美元兑韩元掉期市场进行了干预。

其实,自2006年以来,印度央行一直在干预市场并买入大量美元,以抑制印度卢比升值的幅度。虽然10月份印度采取控制外资流入的措施之后致使孟买股市暴跌,但没有缓解卢比的继续升值。

因此,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管理当局干预外汇市场已经初现端倪。如果美元进一步下跌,那么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干预市场的这种信号,虽无意降低本币升值幅度,但确定本币升值上限的信号却十分明显。由于加大干预力度必然大量买入美元,可能对美元下一步走势产生显著影响,并抑制美元继续下跌的趋势。

从非美货币来看,虽然欧元、英镑、加元和澳元兑美元都已经刷新历史高点,而且欧盟和英加澳等国对本币维持强势并未出现断然转折,但是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各国都不曾中断向市场注入资金,虽然这些注资是在缓解流动性紧张的名义下进行的,其实与亚洲央行干预外汇市场而注资具有相同的意义,不仅缓解了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动性的问题,更能够间接缓和本币升值的幅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央行和亚洲央行在缓冲美元进一步下跌上都发挥了程度不尽相同但十分类似的作用。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欧洲与亚洲仍然存在实质性的差别。欧洲对本币升值的承受能力更大一些,虽然欧元继续升值会影响欧洲经济,但欧盟更希望欧元处于强势状态,并由此实现欧元在全球的扩张和对美元的部分“挤出效应”。对于亚洲来说,则没有本币扩张国际流通范围的野心,以及本币升值的承受力所限,对美元进一步贬值下跌多会采取很直接的干预措施。欧亚这种差异可能会使欧亚货币之间此后发生显著动荡,加大外汇市场欧亚货币交叉盘的动荡幅度。

相比全球央行几乎都在注资以维护市场流动性,美联储既连续降息又频繁向市场注资,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思。其他各国注资都显著增加本币供应,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市场中美元的流动性,亚洲央行是直接买入美元降低美元的流动性,欧盟向市场注入欧元,欧元流动性增加也应该有助于挤出美元,英国更是在增持美国国债。因此总体上全球美元的流动性应呈降低趋势。

IMF曾警告美元可能暴跌,而俄日等国也大量抛售了美国国债,美元资产危机也似乎前所未有地加剧,实际上美元指数也一度急跌至75附近,多次摧毁市场看多美元的信心。但如果全球风险厌恶情绪确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元重新回归避险货币的地位,由此触发全球金融市场连续动荡。(王宸)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ARJ21中文名敲定为"翔凤" 带有民族特色易激发国人自豪感
建设部: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 比重20年增百倍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2008年公务员考试资讯大全/ 考研资讯大全
·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
·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
· 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