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权证爆炒获益者浮出水面 巨额利益驱动券商疯狂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权证市场爆炒的幕后获益者终于浮出水面,近一段时间来,权证市场被爆炒,爆炒背后的获益者究竟是谁?国泰君安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给予了明确回答:是券商。

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中信证券( 62.13,0.00,0.00%)在今年以来的权证创设中,收益将达到7.63亿元。

报告以今年3月15日为例,当天共有14家券商获准创设4.7亿份招行CMP1( 1.490,-1.10,-42.47%)。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宏源证券( 36.58,-0.66,-1.77%)分别创设1.12亿份、0.37亿份和0.3亿份。

“若这些权证持有到期,则收益将超过15亿元。”据出具该份报告的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统计,招行CMP1创设将分别为这3家券商带来3.66亿元、1.20亿元和0.98亿元收入,由此带来的2007年EPS增厚分别为0.10元、0.04元和0.04元左右。

梁静介绍,证券公司创设权证的规模要受制于净资本。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权证创设收益将达到7.63亿元,税后对每股收益的贡献将在0.20元以上。其中,仅创设招行CMP1中获得的收益就达到4.22亿元;此外还创设了茅台、海尔、沪场、万华、首创和原水等权证,均有不同程度收益。报告称,即使年内中信证券不再创设新的权证,其收益也已达7.63亿元。

此外,报告还介绍,广发证券、海通证券和宏源证券的权证创设收益分别为1.98亿元、1.92亿元和1.12亿元,税后对每股收益的增厚分别在0.07元、0.04元和0.05元。正处于借壳进程中的长江和国元证券也将获得1.37亿元和1.86亿元左右的权证创设收益。

认沽权证认购权证携手走低

受交易所警示和券商大量创设新权证消息的影响,5只认沽权证昨日再次集体跳水,在前一日市值蒸发37亿元的基础上,再次缩水16亿元。同时,认购权证行情也发生了变化,9只认购权证市值昨日也蒸发近10亿元。

昨日,5只认沽权证整体呈现高开低走趋势,中盘虽有轻微回调,但收盘时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华菱JTP1( 3.290,-0.58,-14.94%)每份下跌0.66元,跌幅居首达14.58%。距行权仅剩3个交易日的钾肥JTP1( 1.355,-1.94,-58.94%),昨天每份下跌0.15元,市值缩水1800万元。5只认沽权证全天市值总计缩水16.25亿元。认沽权证市场的行情也影响了认购权证市场,除中化CWB1、侨城HQC1有轻微上扬外,其他7只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认购权证市场市值总计蒸发9.85亿元。 见习记者 桂衍民

来源: 证券时报

相关文章:
权证市场两天蒸发470亿 华菱JTP1成交额居首
证监会18日审核深发展权证发行 预计募资60亿元
多管齐下抑制权证投机泡沫
疯狂的认沽权证 谁来接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权证日交易额首破千亿大关 两权证因暴涨被监控
上证所:大户主导权证市场 贡献60%成交金额
股市反弹认沽权证全线暴跌 跌幅最小也达23.01%
中信银行H股挂牌获32只权证助兴
钢铁认购权证继续持仓 警惕认沽证杀跌风潮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