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8日发布2006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这是央行首次全面、系统地向社会各界和公众披露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的情况、相关数据以及未来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报告披露,目前最重要的两个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运行良好。
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共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19.9亿户,其中单位银行结算账户1533万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19.7亿户。
支付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资金转移行为,人们平时使用现金、购物刷卡、汇款、签发支票等行为都属于支付行为。央行副行长苏宁说,我国已构建了以央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票据支付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为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支付清算渠道。
报告披露,我国大额交易系统日均处理支付清算业务60万笔,日均金额1万亿元,每笔业务实时到账,其功能和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该系统共处理支付清算业务1.4亿笔,金额257.5万亿元,其中,通过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实行债券交易券款对付(DVP)结算金额38.51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金额的73.82%。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实行7X24小时连续运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金额、大批量跨行支付清算业务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公共平台,有效便利了百姓日常生活。
此外,一些主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相继建设集中高效的行内支付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处理能力。200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5.3亿笔,金额225.6万亿元,业务笔数和金额分别占各类支付系统业务总量的40%和40.8%。
苏宁表示,今后我国将继续推进支付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央行正在启动建设可以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点集中接入、具备更加灵活的流动性管理功能、更加安全高效的第二代支付系统。今年年内,人民银行将完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建设和推广。
苏宁说,央行拟在近期发布实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并于上半年完成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二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同时,央行还将会同公安部门,建立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平台,并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联网,力争实现全国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办理相关业务时均能够进行联网核查,促进银行账户实名制的落实。
苏宁表示,央行今后还将定期编写和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银行卡总量突破11亿张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卡量已突破11亿张。到2006年底,中国借记卡发卡量达10.8亿张,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昨日表示,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支付体系已初步形成。银行卡受理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持卡消费习惯初步形成,银行卡普及和使用率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剔除批发性的大宗交易和房地产交易,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比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这一比例达到了3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央行表示将建全银行卡法律制度,推动《银行卡条例》的出台。
个人支票6月底前全国通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昨天在《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发布会上透露,今年6月底前,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签发的支票可在全国通用。
此前,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6年12月成功地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六省(市)试点运行。但银行界仍然普遍对于个人支票使用者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表示担心。
对此,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许罗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个人征信体系越来越完善,支付的违规和信用信息都会储存在个人信用记录中,而这将会大大降低个人支票的信用风险。他说,支付信用信息系统将成为目前央行征信管理中心所建立的征信系统的一部分。许罗德还指出,个人申请支票的,由各家商业银行自己进行掌握。商业银行可能会对申请支票的个人用户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其要有一定的限额和信用度,以避免出现空头支票。(苗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