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目前在唐家河保护区境内,扭角羚的数量估计达到1400头。
在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广袤的山林之中,除了“国宝”大熊猫之外,还生活着另一种国宝级保护动物,它们就是扭角羚,也叫羚牛。它们体型庞大,长相奇特,似牛似羊似马,俗称“六不像”,它们同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目录。然而今年以来,保护人员在巡山中却发现了不少扭角羚的尸体,大为震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扭角羚的死亡?盗猎?疾病?食物短缺?还是其他原因?
为解扭角羚死亡之谜,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一项关于扭角羚生存现状调查的研究即将启动,计划选择15头成年个体进行追踪监测。晨报记者也于日前赶到青川县,对扭角羚死亡事件进行调查。
“国宝”神秘死亡 尸体有老有幼
扭角羚死亡事件发生在青川县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境内,扭角羚在该保护区内拥有较高的种群数量。然而,去冬今春,保护人员在巡山中发现,境内的扭角羚出现了大量死亡。
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处长谌利民亲眼见过现场,他告诉记者,当时感觉特别震惊。一头头扭角羚倒毙在山林之中,有的在草甸上,其中有成年个体,也有幼小个体。巡山人员仔细查视后,却找不到死亡原因。
谌利民表示,看到这么多扭角羚莫名死亡,他们也很难过。据他介绍,唐家河经过近年来的保护发展,目前基本成为我国最大的扭角羚栖息地,2004年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统计数量为1200头,以后每年监测,发现数量在进一步增长,目前估计已经达到了1400头。不过,正当保护区工作人员为扭角羚数量的增长而欣喜时,却出现了大量死亡事件。
究竟是食物不足?气候不适?还是其他的原因?谌利民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延龄教授也来到青川,与保护区管理处共同着手对扭角羚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唐家河保护区周边社区环境,但也未能得出明确结论。
死因猜测1:偷猎一头扭角羚仅肉就可卖5千,但村民已很少参与
最担心有钱人,盗猎只为刺激,装备又专业
死亡事件第一个想到的是猎杀。扭角羚体型庞大,浑身是宝,一直也为偷猎分子觊觎。
记者在唐家河采访时,当地村民也向记者反映,偷猎行为从未断绝。村民老张告诉记者,他在几年前曾经被请作向导,跟随考察人员进入唐家河深山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曾亲眼看到被猎杀的扭角羚残骸。“一头成年扭角羚至少200多公斤,光卖肉就能卖5000多块钱,还有毛皮和角,运气好的话可以卖到上万元。”不过,偷猎行为近年来已经少了很多,关键在于国家对盗猎处罚越来越严厉。老张告诉记者,大概3年前还抓了几个盗猎者,最重的被判了20年,还有个有钱的老板,为此赔了不少钱。
对于盗猎,谌利民认为目前已经影响很小。“早些时候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也喜欢上山打猎,或者摘点山珍草药之类的,现在随着保护区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村民大多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甚至转型为保护人员,不再上山偷猎。”不过,让谌利民担忧的反而是那些不愁吃穿的富翁。“现在的盗猎者更多的是一些有钱人,他们并非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追求刺激和猎奇,装备很专业,也更加危险。”
那么,除了人类的伤害,扭角羚在自然界是否还有天敌?谌利民表示,扭角羚的天敌主要是豺、豹和黑熊,这些动物在唐家河数量较少,对扭角羚的生存基本构不成威胁。
死因猜测2:食物短缺不太可能,保护区内植被一年四季丰富
怀疑数量增长已达峰值,但尚不确定
排除了外来伤害,是否因为食物短缺导致扭角羚因饥饿而死?对此,谌利民表示也不太可能。一方面唐家河植被丰富,一年四季不会断粮;另一方面扭角羚的适应性也较强,冬季草枯会从高山草甸上下来,到低谷温暖地带觅食,夏季草长又会重上高山草甸生活、繁殖。扭角羚生活一直很稳定,数量也一直在增长。
也正因此,谌利民怀疑是否是扭角羚的数量已经增长到了一个瓶颈期。“物种都不能无限制地增长,到了一定数量就需要自我调节,就像人类也需要计划生育一样。”谌利民表示,1987年当地扭角羚平均密度为每公里1.1至1.3头,近年已增至2至2.4头,这样的密度是否已经到了最大值?目前尚不确定。“如果研究结果显示,已经到了峰值,就需要进行调节,自我淘汰一批,天敌捕杀一批,甚至击毙一批。”
谌利民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对物种数量进行适当的控制也是一种保护手段,狩猎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举例说,前几年青海省曾开放外国人前去猎捕岩羊和藏原羚,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规定了狩猎人数和狩猎数量。如果唐家河扭角羚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话,也可能考虑用开放狩猎的方式进行数量控制,但这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扭角羚,也叫羚牛。它们体型庞大,长相奇特,似牛似羊似马,俗称“六不像”,它们和熊猫同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目录。(记者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