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于2009年基本建成,目前转入运行管理期。6月30日在重庆召开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提醒人们,在看到三峡工程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要关注并努力减少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介绍,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三峡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点任务纳入三峡后续规划。
水质总体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但库区次级河流“水华”问题有所扩大
据介绍,与“十五”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体水质有所改善,总体上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与2005年相比,2009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8.1%,增加了19.1个百分点;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降低了7.1个百分点。
在三峡水库2003年135米蓄水、2006至2007年156米蓄水、2008至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的过程中,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但是,由于蓄水后支流水体交换变缓、气候变暖以及点源和面源污染释放等原因,长江支流暴发“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在增加。
湖北省副省长张通说,自2003年水库135米蓄水期间首次出现“水华”后,三峡库区湖北段的香溪河、青干河、童庄河、神农溪等7条支流先后多次发生“水华”,并呈现由支流、库湾滞水区向干流近岸水域蔓延的趋势。
同时,消落带的环境整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消落带是指由季节性水位涨落使水库周边被淹没土地露出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由于水位涨落幅度过大,消落带裸露期正值炎热潮湿、降雨频繁的夏秋之际,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退化以及生态景观和城乡环境恶化,还可能导致多种流行性疾病暴发。
事实上,三峡水库蓄水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非常深远。目前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5万多座,总库容相当于4.5个三峡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如何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度,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张力军说。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人多地少,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市,是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多地少。这些地方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把三峡水库和“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作了对比。他说,三峡水库是河道型水库,其水深及进出水量、水体交换程度、水域纳污能力都要比“三湖”大得多。但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排污的省份、排放的污染物要多于“三湖”,三峡库区出现水污染,影响要比“三湖”大得多。
为使三峡水库更好地造福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化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加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流域内各省市政府的协调联动。这是与会代表的共识。
当前,国务院批复实施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及其修订本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六部门对五省市执行规划情况的考核,截至2009年底,460个规划项目中,201个已完成(含调试),占43.7%;144个正在建设,占31.3%;95个项目处于前期,占27.1%;20个项目未启动,占4.3%。
截至2009年底,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已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240座,比2007年增加了114座;建设垃圾处理设施300座。
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缓慢,部分已建成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从总体来看,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张力军说,与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实施的平均水平相比,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规划项目完成率要低18.6个百分点,项目未动工率要高12.9个百分点。
此外,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重污染工业企业沿江分布,企业超排、偷排问题时有发生,工业危险废物污染治理滞后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但是,五省市的代表在会上也都“摆出”了各自的困难。湖北代表提出,由于投入不足,库区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船舶污染防治等项目进度严重滞后。重庆代表说,重庆还有22条次级河流没有纳入国家规划,整治任务繁重。四川代表说,由于规划覆盖面有限,即使所有规划项目都实施完毕,四川的出境水质要达到II类要求也十分困难。贵州代表说,全省29条交界河流中有26条为出境河流,而80%以上的县(市)仍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云南代表说,国家规划涉及云南的项目计划投资为21.49亿元,目前到位的中央财政资金仅为3.45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存在很大缺口。
对此,张力军说,目前距离“十一五”结束只有半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五省市政府要不等不靠,加快规划项目实施进程。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支持资金和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