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上游含有大量泥沙的混水进入水库,在水库中进行沉淀,当大坝往下游泄水的时候,水中的含沙量大幅度降低,就产生了“清水下泄”这个概念。由于清水下泄,长江中下游河岸的泥沙会受到清水的冲刷,可能会将河岸的泥土和沙石卷走,这样就造成了堤岸崩岸的可能。
李小萌:第二条是说清水下泄冲刷下游堤岸造成下游的崩岸。
汪啸风:清水下泄,从长远讲是对坝下的河势河道有好处的,因为清水下泄会带走下游已经存放的一些泥沙,这样河床长期以后就会相对下降,当然河床下降以后,对于荆江河段的防洪是非常有好处的。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在近期要注意,因为清水下泄可以带走下游的部分泥沙,所以对于堤岸的基础就要注意及时治理和加固,以免造成新的崩塌,而这种措施国务院在几年前就安排了措施,每年都在投入,比如说荆江河段的文村夹堤段,这个治理情况是非常好的,它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李小萌:那您跟我们简单说一下治理的方法,加固堤岸,还有什么?
汪啸风:一个是加固堤岸。再一个,疏通有关航道,因为泥沙的推移不是一直推到黄海去了,有时候滞留在某一个河段,所以也需要局部疏浚。再加上两岸现有的一些排水的设施做出适当的调整,像取水头要降低了,就把它降低一点,这些措施从技术难度都不是很大,但效果都非常好。
李小萌:第三个问题,其实我们这三个问题的顺序其实是由轻到重的,重要性上来讲,水位波动导致地质灾害会增加。
汪啸风:这个问题要从大型水库说起,大型水库,特别是特大型水库,它在成库以后,有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在三峡水库实现156米蓄水以后,观察情况来讲,我可以说,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156米蓄水以后,没有发生重大的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但这个还需要观察时间,库岸再造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这个中间最关键的措施就是要加大治理的力度,这里我要向社会介绍一个客观情况,三峡库区在建三峡大坝之前,就是崩岸、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在十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巨额的专项资金进行治理,应当说情况是会向好的方面转变的,它不是恶化。这一方面的一些措施,像现在即将完工的猴子石的滑坡治理,已经一期治理完成的巴东县的黄土坡滑坡治理,现在经过长期的观测,地质状况是相当稳定的,无论从位移度、渗水度等方面来观测都很稳定。
李小萌:即便是对水利工程不懂的人,想象中,这么超大体量的水集中在一个点上,对下面岩层的压力究竟会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带来的隐患都有什么?我们请专家给我们解答一下。
张博庭:地质灾害实际上严格来讲应该分为两类,一类属于滑坡类的,一类属于地震类的,这俩问题不能混在一起谈。先讲滑坡类的,从河流的规律,就是从高山下来,有巨大的能量,一直到几千米,最后到海里去,所以它的规律就是要不断地冲击山谷,冲击山谷它要把大量的能量都耗在这里,能量必须得消耗点,都变成切割山谷以后,实际上这个崩岸的是必然的,因为不断地切,切到一定程度要塌下来,这就是地质滑坡,从根本上来讲,水电的开发是要减少地质滑坡的,因为把能量不让它切割山谷了,要用来发电了,造福人类了,这样实际上本质上是对地质灾害的一个减轻,但是在相对的时间内,比如刚截上以后,原来已经冲掉,要滑没滑下来的,可能某次下雨滑下来的,或者蓄水以后有水位波动,有几次活动,人类活动,或者蓄水、大雨都有可能引发,包括有些地震,都可能引发滑坡,但是这些滑坡从本质上来说肯定是在大工程建成以后要减少,因为你的能量已经不再冲击山谷了,已经变成发电了,所以说这是一个本质的好处。当然具体的问题,三峡以前更严重,三峡从历史上记载,有几次是整个县城都没了,就是历史上记载,非常严重,但是自然状态下这个是非常普遍的。
李小萌:但是像这些滑坡还是可见的一些地质灾害,像刚才我说的人们那种担心,就是这么超大体量的水集中压在这一块岩层或者地壳下面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是更深远的。
张博庭:您说那个问题属于有点地震的问题,这种说法好像水量大了,引发地震,实际上这种担心有点没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库引发地震你要分析它的机理,咱们觉得这个水量非常大,这么大体积搁在这儿,很沉,但是你要知道,你这个水如果没有岸边,它是待不住的,但是一般岸边的山峰肯定比水的密度要高,质量要大,实际上咱们就说水蓄在这儿,本身不是应力集中,而是一个应力平衡的过程,本来边上好多山,这点没有东西压着它,现在把水蓄进来,实际上它总的来说是一个应力平衡,对地壳受力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我把原来边上很重的东西,现在中间填上一点,让高差减轻了,所以从受力来讲,这点咱们不用担心。实际上我觉得蓄水以后对地应力的调整是有利的,就是把应力调整比较平缓了,这点来说是不用担心的,就是水库的地震发生往往最大的地震是板壳错动型,其它的地震都是小型的,水库蓄水以后,往往水库蓄水和渗流以后影响板块之间的摩擦力,摩擦力降低以后,导致原有的地震提前发生了,提前发生以后,可能就觉得水库引发地震,实际上要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孕育着大地震,让它提前发出来,变成小一点的地震,这样从本质上来说,所以说全世界这么多水库引发地震非常多,但是没有特别严重的,往往都是比较轻,不像特别大的,特别大的很少。
李小萌:减少了集中的爆发,都分散了。
张博庭:对,让它提前爆发,有利于能量释放,地震能量的释放,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它虽然次数多,但是不断地蓄水,受力有点变化,它就要调整一下,这种调整不会有大的地震,就是很微弱的地震,所以一般来说会有好处的。
李小萌:谢谢。汪主任,我们也了解到,在三峡蓄水前后,国家又投了40亿来解决这个地质灾害问题,所以这40亿是不是追加的,如果是追加的,是不是说明之前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料不够那么充分?
汪啸风:整个地质灾害治理是有一个分期的计划,现在已经完成了一期治理,二期治理项目有三百多项应急项目,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在实施,还有一部分会转移到明年,因为地质灾害治理必须是分期计划的,不可能一次计划就把它做完,我说了,这个水库有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治理要有针对性,所以它不是说没考虑到什么问题,还需要观测,还需要科学依据来安排我们的治理计划,这么多年来,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和高切坡的治理花了一百二十多亿,不是四十亿,而且今后还会安排专项资金做这些治理的。
李小萌:前面您也说过,对于现在出现的问题,其实论证的时候都想到了,现在实际情况逐渐在发生,究竟是比预期的要好呢,还是说要严重一些呢?我们怎么去应对呢?
汪啸风:这个总体来说比预期的要好,像刚才提到的地震,经过建设期十多年的观测,特别是蓄水以后的观测,没有发现明显的诱发现象,现在产生的地震频率和强度无碍大坝的安全,事实会解除人们的一些疑虑甚至于恐慌。又比如最重要的一个有说服力的情况,就是当年研究三峡工程的时候,泥沙问题是作为重点问题之中的重点来研究的,现在情况来看比预期就好多了。原来我记得可行性报告预计每年入库泥沙有五亿多吨,而这两年的实测,实际测算的数据来看,只有两亿多吨,所以这比预计的好得多,而且大坝的排沙比,就是排出的泥沙占入库泥沙的比重叫排沙比,这个指标也很好,而且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排沙比会更好一些。
李小萌:面对问题不回避,直接去面对它、解决它,下一个问题我想您就更乐于去讲了,三峡工程目前已经见到的带来的实惠有什么?
汪啸风:三峡工程在科学民主决策过程中,就明确提出来要实现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的目标,现在来看这些综合效益都在逐步变成现实,像防洪,2007年对于52500个流量的洪水期,就实现了拦洪蓄水的措施,而大大地减轻了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同时在枯水期间也实现了有效地补水措施,因为水库里有水,通过发电、放水以后,对下游不是减少了流量,而是增加了流量,这都是防洪调洪的措施产生的效益。在发电效益上就更容易接受了,去年三峡总公司实现的主业利润达到85亿,今年会更好一些,而且大大地缓解了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广东地区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航运问题上,由于六百多公里的航道,由原来的急流险滩变成了渠道式的水库,所以航道大为改善。去年的过坝货运量已经超过了五千万吨,原来最高也只达到一千八百万吨,所以真正实现了黄金水道的这种现象,是非常好的。当然生态效益我前面做过介绍,我不再重复了,也相当好。
李小萌:汪主任,今天节目开始的时候,我问到您作为国务院三峡办公室主任的职责是什么,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您告诉我们怎么履行好这些职责?
汪啸风: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三峡工程建设好和管理好,这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了。
李小萌:从您个人的角度来讲呢?
汪啸风:从我个人的角度,就是要很好地把握三峡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把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移民安稳致富等等这些工作继续落到实处,使三峡工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为民造福工程。
李小萌:好,谢谢汪主任,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