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侧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境内,常年覆盖着冰雪。珠穆朗玛峰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是每一个登山家的终生夙愿。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为了适应发展登山事业的新形势,经国务院批准,珠峰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山峰之一,允许组织外国登山者进行登山活动。
珠峰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命存活很不容易,一旦被破坏以后,有些植物可能就再也生长不起来了,珠峰的生物链就会被破坏掉。为维护这片神奇、澄净的土地,更好地保护珠峰地区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做好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珠峰地区不仅有高耸入云的山峰,高山峡谷和冰川雪景同样极为壮观。位于珠峰西侧聂拉木县境内南端的樟木沟,海拔最低点只有1776米,与8844.43米的最高峰竟相差了7000米,整个樟木沟满是绿色,热带丛林里还时常有长尾叶猴出没。地势的巨大落差,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绝壁千仞的高原地貌和垂直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丰富多彩的雪域民族文化,对于中外科学家、游客和朝圣者而言,具有极大的魅力。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珠峰地区对于生态学研究、生物科学、地质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学科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为了保护珠峰地区的环境,1988 年11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珠峰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目前,保护区面积为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000人,保护区总面积达3.318万平方公里,涵盖定日、吉隆、聂拉木、定结四县范围,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开发区三个部分,平均海拔为4200米。保护区内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据初步调查有高等植物2348种,动物种类有27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0种,动物有33种,如雪豹、藏野驴等,其中雪豹被确定为保护区的标志性动物。此外,在保护区内还发现了大量热带植物化石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等。
保护区成立以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克服管理人员少、设备差、经费紧张等各种困难,大力加强重点保护物种、自然历史遗迹、人文历史遗址、典型生态系统等的保护、维持与恢复,严厉打击滥砍乱伐、滥捕乱猎的现象。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管理局将保护与开发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参与式的自然环境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模式。
同时,保护区管理局与许多国际民间环保组织和机构合作,开展多个社区发展项目,涉及的领域有宣传和保护自然资源、开发生态旅游、改善农牧业设施及人畜饮水条件、教育及人才培养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帮助当地村民寻找更多更好的创收门路和致富途径,客观上减少了对保护区森林、野生动物的砍伐和捕猎,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各族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目前,从绒布寺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口得、口得"地持续长久的马蹄声每天都响彻山谷。由定日县委、县政府投入资金购买并发给扎西宗乡贫困群众的环保马车成为这短短8公里路上亮丽的风景线。以往藏野驴看见车辆距离很远就跑掉,现在又恢复了和过往汽车赛跑的习性,而藏雪鸡在绒布寺周围人可以接近到10米的距离,这说明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其生态行为也趋于正常。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60多个发展中国家工作过多年的国际著名公共卫生学专家卡尔泰勒博士说:"在国际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都有特别的管理人员,而在珠峰保护区内,居民与地方政府的职员一起合作保护环境。在珠峰地区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农牧民起着主导作用。"
垃圾清理行动
自从1921年,人类开始在珠峰活动,探险家和登山者们不仅在世界最高峰上留下人类的足迹,也陆续留下了很多垃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珠穆朗玛峰的北坡,也就是中国境内。
近年来,随着来珠峰大本营登山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登山者环保意识不强,在攀登过程中将把所带物品的包装袋随处抛弃,在攀登到海拔7000米左右时,为减轻负重,还会把氧气瓶及登山绳等留在那里。等下撤时,由于体力已基本耗尽,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些笨重的废弃物品带下山。各种废弃物、垃圾的随意抛弃,对珠峰地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此,西藏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全面控制、减少遗留在珠峰地区的垃圾。例如,要求攀登珠峰的游客必须对自己携带的物品进行登记,不能将个人物品遗留在珠峰之上。带队旅行社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回珠峰清扫可能遗留下来的垃圾。此外,从去年开始,对攀登珠峰也有了一些主要出于环保目的的限制,比如游客在距离珠峰一小时车程的定日县曲宗就必须换乘由珠峰当地管理局提供的环保新汽车,所有使用汽油作为动力的汽车不允许开进珠峰地区。同时,成立了珠峰环境教育工作站,利用广播站、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进行环保教育,宣传环境保护观念,鼓励到达珠峰的登山爱好者将环保登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推广实行"带上去多少东西,拿下来多少东西"的登山理念,倡导将攀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全部带出营地,再由专门人员将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针对原先遗留的和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产生的垃圾,西藏自治区采取各种行动, 1996年起,陆续展开对珠峰的清理工作。目前,6500米以下的垃圾已经明显减少。在各种节日期间,大本营做生意的当地藏族群众、民工、西藏登协和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到分布在各处的登山团队营地周围以及当地群众生活区捡垃圾,清扫营区环境和道路。2005年,在珠峰大本营专门设立了2个大垃圾箱,及时将登山、旅游者的废弃物放在2个垃圾箱里,然后送到指定的地点处理掉。2006年,成立"中国珠峰环保登山队", 每年为珠峰登山旅游线路进行一次清扫行动.
同时,2004年6月5日,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奥维斯世纪体育公司联合主办、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等部门联合支持的"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正式启动。"地球第三极珠峰大行动"是国内第一个针对珠峰地区设立的,面向环保、教育、登山的长期综合性年度项目。自2004年6月5日首次启动以来,该项目已连续四年组织志愿者对珠峰地区开展了环保、教育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007年,志愿者们围绕青藏铁路沿线以及珠峰周边地区废弃物的清理、青少年教育设备、环境教育等项目,沿青藏线一路行车前往西藏,途中向青藏铁路沿线居民和游客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面向珠峰及其周边地区登山游客发放中、英、藏三语环境保护手册及环保清洁袋,还与当地环卫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了珠峰大本营海拔5128米至6500米阶段的环境维护工作。该项目将作为一个有长远规划的活动延续到2008年。 (扎西多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