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3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措辞异常激烈。紧接着,下午4点15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和他的同事就此报告接受了中外记者的采访。环境问题正在引起全国人大的高度关切。
盛华仁说,中央明确提出不要盲目追求和攀比速度,但执法检查却发现,各地提出的经济增长指标普遍高于7.5%,而且有层层加码之势,越往下面指标越高。更加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地方发展经济的措施主要还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落实环境保护的指标往往都很模糊、抽象,缺乏明确具体的措施;在落实污染治理的投入上,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在《报告》中,盛华仁用“有水皆污”、“逢雨必酸”、“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等现象,来说明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远比我们已知的还要严重。因为,执法检查发现,“排污单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情况虚报瞒报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以铬渣堆存量为例:铬渣是一种有毒有害的工业废物,去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地上报的数字,确定了410万吨的计划处置量。“据我们检查和有关部门反映,实际需要处置的铬渣远不止410万吨。”盛华仁说,“因为这个数字是企业在不了解有关部门调查意图的情况下,怕受到处罚而人为少报的数字。当知道国家准备拿出资金支持地方治理时,就纷纷要求重新补报,说以前少报了,不补报可就亏了。”据悉,有个地方前次上报的堆存量只有3000吨,而重新补报的数字超过10万吨。
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上升0.8%、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6.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增加4.1%。毛如柏分析说,约束性指标不降反增主要是由于污染的旧账还没还清,又添新账,而新账背后是:在上半年新上的大约10万个项目中,有40%的项目在土地征用、环境评估和审核程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只有30%40%。
要完成环保约束性指标,毛如柏认为,首先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另外,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据国家环保总局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治理的投资总需求高达1.4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实际投入8394亿元要高出2/3以上。而执法检查情况表明,目前不仅一般的治理项目资金还没有落实,即使一些国家批准的重点流域治理项目资金也没有完全落实。资金不落实,目标就会落空。
毛如柏表示,在今后几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就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建议,应该依据已经出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问责制,对达不到环境保护目标的责任人,要有严格的处理措施;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记者 罗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