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7日电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今日向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界通报,为了迅速遏制环境安全事件多发势头,有效消除或减少环境安全隐患,避免类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再度发生,环保总局将从即日起对127个分布在全国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投资约4500亿元重点化工石化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对11家布设在江河水边的问题严重企业实施挂牌督办;对10个投资约290亿元的违反“三同时”的建设项目进行查处。
潘岳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严重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公众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甚至外交局势造成重大损失。反思这些事故,已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是否有过失的问题,而是中国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平衡的整体问题。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将取代个体的污染,成为中国环境安全的头号威胁。预防应对环境风险,保护公众环境安全,是环保部门在新时期的首要任务。
潘岳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与环保总局党组的最新决定,环保总局已启动了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化工石化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隐患。在环保总局直接抽查的78家化工石化企业中,有30家规划布局不合理;甚至一些高污染、高危险的建设项目布设在人口集中居住区域、江河湖海沿岸的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后果将非常严重。另外,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也造成了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环保总局决定即日起开展针对化工石化等行业的整顿行动。
第一,对全国127个分布在江河湖海沿岸、人口稠密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附近的重点化工、石化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和应急预案排查。这127个重点排查的项目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投资总额近4500亿元。其中,布设在江河湖海沿岸的87个,占68.5%;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60个,占总数的42.7%;布设于生活(产)水源取水口或自然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和珍稀水生物栖息地的37个,占29.1%。对排查中发现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和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将针对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重新制定、完善、落实环境风险评价管理的有关措施。为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方便公众监督,环保总局将把127家企业的排查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
第二,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对布设在江河岸边的河北省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挂牌督办。还分别对整改内容、整改期限提出具体要求,责成相关各省环保部门立即下达限期整改任务,一个月内提交整改方案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审定后实施。环保总局将对这11家企业的整改情况进行逐一督查督办,对于没有按照期限整改到位的,将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对其实施下达停产整治决定和经济处罚,并联合监察部依照即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的《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行政追究,其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
第三,对投资总额达290亿元的十个违反“三同时”规定的化工、交通等建设项目进行查处。其中,要求河南汝阳县富达金属有限公司年产200吨氧化钼加工等4个项目实施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责令停止其试生产;要求广湛高速公路阳江至茂名段工程等6个项目实施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将进一步处罚。
第四,用制度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一是全力推进规划环评,对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建设项目的园区、基地,各级环保部门原则上不得受理其范围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二是对新建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与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其结论要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主要依据之一,评价内容不完善或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予审批;三是在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时,凡是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与事故防范措施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四是对排查中发现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和项目,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五是健全公众参与管理办法,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近期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将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的环境风险意识。
潘岳要求,各级环保部门一定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力防范中国目前布局性、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全力查处那些江河岸边屡查屡犯的污染大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守卫好公众的环境安全,决不让松花江事件悲剧重演。与此同时,环保总局已对新报上来的一些选址敏感、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或者暂缓审批。
潘岳最后说,对于中国的环保事业来说,松花江事件是一次大挑战和大考验,我们支付了昂贵的代价,但也从中吸取了新的教益、新的思维和新的动力。提前到来的环境事故的严冬,必将提前催动环境监管的春天。中国的环保事业也必将在挫折、思考和行动中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