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投资完成率仅30% 中国治污“重点战役”进展缓慢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4 年 05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治污“重点战役”进展缓慢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治污“重点战役”进展缓慢。

    国家环保总局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迟缓。在治污项目建设方面,截至去年底,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安排的一千五百三十四个治污项目中,目前仍有七百多个没有动工,占项目总数的一半。

    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方面,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仅分别完成应削减任务的二成五、二成和二成,而氨氮排放总量基本未削减,一些省份甚至还有增加。

    在污染防治投资完成情况方面,不少省份的落实情况很不理想。其中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海河流域的河北省和山西省、辽河流域的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仅完成总投资的两成左右。

    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控制形式同样不容乐观。二00三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到二千二百二十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二百九十多万吨。除经济增长、能源需求超出预计外,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也是重要原因。截至去年底,“十五”计划安排的二百七十九个重点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中共建成六十一个,仅占总项目数的百分之二十二。超过一半的项目尚未开工。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提出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污染防治思路,确定了一批污染防治的重点地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污染突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二,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五,在全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在距二00五年只剩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些重点流域区域本应在“十五”期间完成的污染防治项目还有一半工程尚未动工,投资完成率只有百分之三十,数百亿元治污资金没有着落。(中新社)

    

    治污“重点战役”缘何进展缓慢?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我们难以承受的发展之重。为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断加剧的趋势,我国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环保“重点战役”。

    然而,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关于环保“重点战役”进展情况的数据,却让每一位关心环境的人忧心忡忡。

    治污“重点战役”:进展缓慢令人忧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迟缓。在治污项目建设方面,截至去年底,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安排的1534个治污项目中,目前仍有700多个没有动工,占项目总数的一半。

    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方面,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仅分别完成应削减任务的25%、20%和20%,而氨氮排放总量基本未削减,一些省份甚至还有增加。

    在污染防治投资完成情况方面,不少省份的落实情况很不理想。其中淮河流域的安徽省、海河流域的河北省和山西省、辽河流域的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仅完成总投资的20%左右。

    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的控制形势同样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到222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290多万吨。除经济增长、能源需求超出预计外,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也是重要原因。截至去年底,“十五”计划安排的279个重点二氧化硫治理项目中,建成61个,仅占项目总数的22%,超过一半的项目尚未开工。

    20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国情,我国提出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污染防治思路,确定了一批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排污总量大,环境污染突出,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62%,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75%,在全国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污染防治战略的实施,被部分专家看作是“我国发展史上空前的壮举”。然而在距2005年只剩一年半的时候,这些重点流域区域本应在“十五”期间完成的污染防治项目还有一半工程尚未动工,数百亿元建设资金没有着落。

    如此缓慢的进展,让许多环保专家感到担忧:“如果这些地区污染防治不尽快提速,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十五’环保目标甚至整个环保战略的实现。”

    解构“太湖模式”:市场机制是关键

    太湖“战场”却是例外。

    据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介绍,太湖流域江苏部分污染防治项目开工率已达92%,今年上半年所有项目将全部开工;近60%的治污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除部分出入湖的河流外,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已基本达到“十五”目标。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环保专家,在探寻太湖水污染防治成功的“秘密”时,都会感觉到引入市场机制发挥了作用。

    江苏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也曾长期停滞不前。2000年5月,当时的江苏省省长决定到太湖之滨的某市去“现场促进”一下。当省长到来时,工地热闹非凡,从别处借来的施工机械来回穿梭“表演”;而当省长离开以后,所有的工人和施工机械又不见踪影,工地恢复往日的冷清。

    像这样国债投资占一半的污水处理厂缘何搞假开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只要运行每天都会赔本,对当地政府来说是一个包袱。”史振华在与当地负责人沟通后了解到他们的苦衷,“如果污水处理价格低于市场成本,就意味着谁建得越多,运行得越足,谁就赔得越多。这种条件下,民间资本怎么可能投向环保领域?”

    2002年,经充分调研,江苏省政府决定根据保本微利的原则,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建立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目前,太湖流域各市污水处理费已提到每立方米1.1元左右,到2005年,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和各类开发区的收费标准将调整到每立方米1.2元。下岗职工和亏损企业,则可享受不涨价的特殊政策。

    新的价格机制以其神奇的魔力,激活了过去省长也无法推动的污水处理市场。自2002年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兴建污水处理厂。预计到2005年,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将远远超过国家“十五”环保计划的要求。

    位于太湖入湖河边的前杨村是个著名的亿元村,又是太湖的一个污染源。2003年,村里的7名民营企业家共投资3000万元兴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村里所有污水都能得到处理。“我们投资前经过核算,搞污水处理虽然赚不了大钱,但还是小有赚头。”投资者吴文华说,“此外,污水由专门的公司处理会比工厂单独处理更合算,仅我自己每年就会减少六七十万元的污水处理成本。”

    今年5月,江苏省又将在太湖流域部分县市启动水排污权有偿分配制度试点。这一制度是在排污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让过去无偿分配的排污许可证变成有偿使用,企业要排污,就得到市场上去买排污权。江苏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我们尝试引进国际成功经验,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机制,就无法盘活环保产业。史振华在解释“太湖模式”时说:“这些做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理顺环保价格体系,最终建立起污染防治的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推行起来有多难

    在绝大多数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太湖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专家认为,在环保领域确立市场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并加以推广,难度不可低估。

    面对巨额的环保投入,许多地区的负责人表示,尽量从财政里多挤一点,向环保倾斜。“挤”,成了许多地方的首选对策。然而,“挤”并非长久之计,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保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说,虽然国家出台了污水处理收费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但全国约有16%的地级市和绝大部分县级市还未开征污水处理费;重点流域内大部分城市虽已开征,但收费标准偏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治污项目进度迟缓,甚至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营。”

    在江苏,城市污水处理费先是每吨征收0.2元,然后涨到0.4元、0.6元,都没有引起市场的反应。通过调研,江苏省环保部门明白了一笔账:每吨污水处理成本约0.5~0.6元,设备折旧等成本每吨约0.3元。如果不能赚钱、无法保本,社会资本怎么会来当“傻瓜”?

    不仅在中西部地区,就是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环保领域离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也有相当距离。比如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等地,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列,但当地每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处理费只有0.2元左右,远远低于处理成本。

    据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先后投入数百亿元资金,建成数百座污水处理厂,但是有相当数量的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半开半停或闲置状态,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未建立起合理的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

    市场机制的缺失,制约了环保产业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十五”环保计划的实施。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污水收费制度,为环保投资的社会化、运行的企业化、市场化创造必要的条件。”(新华网/秦杰 邹声文)

    

    中国网综合 2004年5月9日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文章:
黄河污染加剧 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
四川沱江水污染调查:简阳断水13天肇事企业沉默
沱江污染经济损失初步核定3亿元 环境恢复需5年
中国每年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经济损失1100亿
四川惩处沱江污染责任人 川化集团总裁引咎辞职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