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高买低卖”背后,两次公告中对主要资产的评估和评价却存在截然相反的结论。
受深圳华强委托,深圳市德正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东莞三洋做出如下评估结论:受彩电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的影响,东莞三洋已经连续2年又一期连续亏损,其中2006年亏损5,051.92万元,2007年亏损11,436.69万元,2008年1至9月亏损3,040.98万元。截至本次评估基准日(2008年9月30日),东莞三洋经审计后的净资产为-455.81万元,已经资不抵债。上述情况将会对东莞三洋的持续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在东莞三洋持续经营和本报告载明的评估目的及价值定义、假设及限制条件下:深圳华强所持有的东莞三洋48.67%股权于评估基准日(2008年9月30日)的市场价值为人民币0元。
然而,正是这样一桩现在看来“十分不划算”的买卖,当年却被当初的购买方———深圳华强当作“加强主业、转型彩电”而被宣传,并决议高价收购。
而在当初购买时,深圳华强认为,东莞三洋目前是日本三洋在亚洲最大的AV视频产品制造中心,公司具有设备档次高、加工能力强、工艺成熟和人员素质高等优势,除生产传统的CRT电视外,能完成液晶电视、液晶背投电视、液晶正投及等离子电视等产品的全工序生产。该公司还负责国内市场销售,拥有完善的市场网络,在不断完善产品性能、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在国内市场上外国品牌同类产品中,市场份额已居第一。截止2003年12月31日,东莞三洋资产总额高达10亿元,净资产为21664.2万元,2003年,该公司实现主营收入为15亿元(经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2
改制前后两次评估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否与改制有关?
记者调查发现,东莞三洋早在当初华强集团改制时,就被华强集团评价为非优质资产,但在随后卖给上市公司时,却评价为优质资产。
2003年深圳华强大股东———华强集团改制时,对东莞三洋评估结论:“该公司主要从事各类彩电的生产和销售,受全行业的影响,近年来该公司收益下降幅度较大,其收益水平与其净资产和资产规模不相匹配。”
随后,2004年,华强集团将该公司出卖给深圳华强时却作出如下评估结论:“该公司净资产评估增值的主要原因在于因存货产成品评估增值致使流动资产增值、因建造成本上升,且该公司房产的折旧年限为20年,短于评估时计算成新率时考虑的折旧年限50年,致使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增值。”
此时东莞三洋48.67%股权的转让价格被评估为11801.98万元,华强集团向上市公司深圳华强出售包括东莞三洋在内的三项资产套取现金17386.14万元。而此时正是华强集团的改制初步工作完成,等待中央部门审批的过程中,而此转让收入几乎等于广东省政府转让华强集团的91%股权的转让收入。当时即有人质疑华强集团向上市公司套现获取的资金与改制所需资金有关。
改制前后两次评估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是否与改制有关?
另外,根据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有关行为的通知》:“在过渡期间,控股股东和收购人应当保证不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收购人不得将上市公司股权进行质押;上市公司不得进行再融资,不得进行重大购买、出售资产及重大投资行为。”
在当初深圳华强国有法人股转让没有获得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前,进行此关联交易是否合规?
3
“当时政府的意思不希望华强集团在改制后成为管理层完全控制的公司,希望员工持股公司华强合丰公司对管理层能起到制约!”一位当初参与改制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对以上疑问,华强集团总裁办所有工作人员都回避了记者的采访!
华强集团原为广东省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根据集团网站披露,公司是拥有20多家投资企业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广东省最大工业企业前50强。2002年,广东省政府决定在深圳华强集团推行股份制改革,引进管理层和员工持股。
2003年8月23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以“粤办函[2003]297号文”的形式批复同意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方案。在“粤办函[2003]297号文”的附件中,广东省政府所属公司在华强集团中仅保留9%的股权。其余91%股权分别转让给华强集团的管理层10名自然人和员工出资组建的员工持股公司———华强合丰公司。
华强合丰公司获得45%,其余46%股权分别被华强集团管理层10名自然人购买,其中董事长张锦墙获得11.5%,总裁梁光伟获得9.2%,其余8人各获得3.1625%;华强合丰公司将是公司第一大股东。
此次改制,华强集团国有净资产评估价为53949.98万元,但转让价款在一系列前提扣除的基础上,最后购买华强集团91%股权仅需支付18472.76万元。
“当时政府的意思就是把华强集团改制为管理层、员工持股公司以及国有产权互相制约的公司治理模式,为此在方案中还特意强调‘管理层以自然人直接持股方式受让国有股权’,就是不希望华强集团在改制后成为管理层完全控制的公司,希望员工持股公司华强合丰公司对管理层能起到制约!”一位当初参与改制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