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国药生死命悬一线 央企进不了行业前三将被整合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07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报实习生 刘长亮 摄

国资委给央企戴“紧箍” 进不了前三将被整合

国药“生死”命悬一线。对于国资委来说,是让国药继续留存还是整合到其它的央企,将是一个摆在眼前的新难题。一方面,国药资产规模依然还徘徊在前三名之外,而国资委的规定是:如果10月前央企进不了行业前三名,将会被整合。一方面,国药又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专业的医药集团,曾多次担负着国家应急重任。

戴“紧箍” 不进前三难逃整合

三年前,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曾放话给190余家中央企业的掌门人,如果三年不能进入行业前三名,国资委就要给这些企业另外“找婆家”。

在今年1月举行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再次强调把央企整合作为2007年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并把今年10月作为央企划定的三年大限截止期。届时,没有做到行业前三名的央企将会被国资委从大名单中抹去。

李荣融的这一席话,让包括中国医药集团(简称国药)在内的100多家央企掌门人如坐针毡。因为按照目前的资产规模,国药不仅没有排进医药行业前三名,甚至也没有排进同行业的央企前三名。

在医药领域里,去年,作为医药类央企整合的主导者,华润集团通过重组华源集团,获得了大量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之后,华润又主导了三九医药集团的重组,使得华润的医药体系进一步扩张。

随着华润对华源、三九集团的整合,有关国药也将被华润整合的传闻四起。

红线模糊 “前三”概念有待明确

对于未进前三、面临被整合危机的说法,5月25日,国药集团企划部主任朱京津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们是行业第一,在医药界真正拥有话语权,国资委应该不会动我们。”

朱京津这样阐释“行业第一”的内涵:国药集团拥有专业而庞大的全国性商业和物流网络,连续多年在医药商业领域销售额排名第一,而且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在业界拥有高度话语权和号召力。“我们不担心被别人并购,我们的路走得很稳,而且我们是唯一专业的医药集团。”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也对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2006年医药商业企业排名中,国药集团销售额名列榜首,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净利润能到1%以上的企业之一,其他企业都只有0.6%左右。国药集团是医药商业的龙头,国家应该不会把其并入华润。

不过,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5月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国资委没有对行业“前三”这一概念给予公开的发布,并且没有明确是按资产规模还是按销售收入指标来排座次。当然,专门对企业进行统计和评价的国资委统计评价局自有一套专门的统计评价系统,采取“全面评价办法”,一般会考虑销售额、资产规模、利润率等多项指标,重在衡量综合实力。

朱京津透露,截至目前,国药的资产规模为160亿元。不过,目前在医药行业中,除了华润资产规模最大外,华源集团、三九集团的资产均超过200亿元以上。另外,央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主业中包含医药产业)资产也超过200亿元。显然,按此指标来评价,国药尚未挤入行业前三名(华源、三九不计入华润)。“国药集团是否能进入前三要看国资委具体的评价指标。”于明德如是表述。

借助外力 联姻民企改变“血统”

事实上,虽然有关国药被整合的传闻不断;但对于国资委来说,若要真正整合国药仍会遇到重重阻力。因为国药虽为央企,但其大部分资产已融入到民企的“血液”中。

观察国药近年来虽为数不多但闻名于业界的扩张,无一不是与知名民营资本并肩作战。国药与民营资本越来越“唇齿相依”,伙伴中却几乎没有任何国企的身影。

自2003年1月国药与民企复星集团成立国药控股(前者持股51%,后者持股49%)后,国药一直在不断向民企渗透。去年,国药还通过增资,把原直接由国药控股的国药股份(上市公司)子公司,转为国药的“孙”公司,由国药控股掌控。对于复星集团来说,它除了将国药最优良的资产国药控股揽入怀里外,还将国药的另一优良资产国药股份握到手中。

对于双方为什么要合作,国药和复星集团的相关人士并不愿意多提。不过,有一个事实是,双方通过这一深度合作均获得了巨大利益。资料显示,国药控股收入虽只占国药集团总收入的20%,贡献的利润却占国药集团总利润的80%。

2004年,国药携手另一民企东盛,导演了一出至今还耐人寻味的“云药重组大戏”。这场大戏中,国药集团将民企东盛当作共同进退的伙伴,而国企云药集团只是猎物。

2004年9月,国药集团联手东盛,凭借“麦卡锡都作不出的方案”,使得华源、华润、复星等各路劲敌黯然失色。双方共同出资组建“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以7.5亿元的价格从云南省国资委手中获得云药集团50%股权。同年12月,新云药集团正式挂牌。但随后不到两年,这一各方瞩目的云药重组计划则以失败告终,国药集团和东盛双双退出。

此外,国药集团2004年牵手的湖北新龙、广州新龙,都无一例外的是民营企业。而在与外资合作方面,国药集团也丝毫不吝啬。据朱京津介绍,国药集团已经与23家外资医药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前不久,还成为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的总代理,与拜耳医药在物流基地方面深入合作。

反观国药集团与其他国企合作的例子,却实在乏善可陈。除了2004年获得的深圳一致药业,国药集团在与其他国企的合作上斩获不多。在并购的征途中,国药集团几乎从不与国企携手。

谈及国药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朱京津一副“恍然大悟”之色。他说自己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其实国药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是不分出身的,“但事实呈现出来的好像真的是与民企合作的次数更多、成功率也更高”。

对于国药选择合作伙伴这看似巧合的规律,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认为,国药是否排在行业前三他并不清楚,但有一点是,民营资本与国药的深度合作,必然会给国资委的整合增加难度。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也认为,国资委如果要重组国药集团,则是“章程说话”、“股权说话”。国资委在国药集团总公司层面拥有100%话语权,但国资委不能超越和凌驾于国药集团各子公司内部的民营资本之上,因此,民营资本的参与自然让重组变得更复杂。

艰难抉择 在快与稳中找平衡

赵晓和于明德的观点也许并不会得到朱京津的认同,但有一个重要的细节似乎又从侧面认同了他们的观点。据朱京津透露,从今年开始,国药的发展战略将由原来的“又稳又好”转变为“又快又稳又好”,加快速度,扩大规模。

在2004年的医药并购中,国药集团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但近几年来,却鲜有听到国药集团并购扩张的声音,资产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充。据国资委对外公布的数据,2004年国药集团资产总额为126亿元。而根据朱京津披露的数据,至2006年底,国药集团的资产总额为160亿元,两年时间仅增长了34亿元,相比华润等其它发展迅速的央企,步伐确实比较缓慢。

据了解,国药近几年的销售额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缓慢增长。朱京津认为这反映出了国药理性的生存方式,“经历了20多次降价,医药企业不死就是好样的,求稳已经成为了国药集团一贯的风格。”他承认,国药集团这几年并没有大规模的扩张,但企业的进退是根据企业的战略决定的,国药集团并没有停止扩张并购的步伐,“华源高歌猛进的扩张失败了,被重组时情绪很低落。国药集团看到了失败的教训,所以在等待成熟的时机,不想在离成功差半步时倒下”。

面对恶劣的大环境,国药的谨慎并非没有道理。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于明德在5月24日“中国医药流通改革高层论坛”上透露,2006年是医药大环境最恶劣的一年,多家医药企业净利润下滑厉害,例如鲁南制药下滑56%、杭州民生下滑25%、海正下滑49%、东药集团下滑42%,连跨国巨头辉瑞也下滑了15%。

目前,国药既希望加快步伐扩张,又希望追求稳定。5月25日,曾因追求快速发展而深受困扰的东盛集团老总郭家学对记者分析,从理论上讲,“快”和“稳”是存在矛盾的,企业发展步子加快了,稳健性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国药会选择和民企合作的原因。”5月25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国药如果靠自身的扩张可能会很难摆脱国资委的重组。一方面,过快容易翻船;一方面,过慢无济于事。因此,国药选择和民企深度合作,才是最终摆脱被重组的最佳方案。

不过,朱京津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表示,国药历来都没有挑剔合作伙伴的出身,只是国企与国企的合作难度比较大,不容易成功,而与民企合作并非刻意,不存在其它目的。本报记者 杨珺  

来源: 京华时报

相关文章:
央企利润4年增151.1% 实行国有资本预算条件成熟
央企分红实质启动 军工企业今年有望“免单”
13年零分红终结 央企今年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资委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22名央企高管(附职位清单)
国资委加强战略规划管理 央企考核体系面临调整
外资央企地方三箭齐发 抢购水泥行业上市公司
国资委部署央企发展:主营做不强面临强制重组
牛市风劲 央企年内批量上市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