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味”引发存废之争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出台规定,从今年起,山东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今年两会期间,高考加分政策也在代表委员间引发了存废之争。
“应当取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委员坦言,如果学生真的很优秀了,又何必需要再加分?对这些学生加分过多,对绝大多数‘裸考’的学生就形成极大的不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唐涞回民中学教师吕新萍说,特长加分的高考政策也让城市孩子“不堪重负”。琴棋书画和体育项目等,本应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当与高考挂钩,那些本来应该快乐的东西就变了味。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奥数、体育、航模、琴棋书画,没有时间玩,剥夺了他们本应拥有的快乐童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吕新萍无奈地说。
杜黎明也认为,为鼓励学生兴趣、提高综合素养,不能简单地与高考加分挂钩。“只有报考相关专业才加分,报考其他专业则不应加分。从长远来说,更应取消高考中的所有人为加分,还高考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提及高考加分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认为,加分政策本身并没有问题,像民族加分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教育整体水平低下,如果不给当地学生加分,那他们考上大学将难上加难。“最近,高考加分政策出了一些问题,但不能简单地废止,应该进行规范和加强监督!”
规范加分,将政策置于阳光下
针对社会各界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广泛质疑,教育部也提出在今年要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如何规范高考加分,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关键在于减少一些不科学的加分项目,并将加分政策的执行过程置于阳光下。
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在广泛、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高考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清理、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分值以及适用范围,做到宁缺毋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