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的杀伤力:谁更会“简”谁胜算大
一位学生代表问:大家都知道企业会通过专业、关键词等标准选择简历,我们应该怎么做简历?李育新大方地透露了招聘的“秘密”:名企收到的简历实在太多了,招聘部门看简历时往往看得头晕眼花。这时,一份简洁明了、没有错别字的简历会令人眼前一亮。“招聘跟相亲一样,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简历质量非常重要。在所有投递简历的应聘者中,只有30%的人能进入面试阶段。”另外,招聘企业往往还会设置一些与招聘职位相关的关键词,例如团队合作能力。凡是简历中有这一关键词的,往往会被选中。
有大学生问,“我的专业是社会学,不是工商、法律等热门专业,企业在选择简历时如果设置了专业限制,我们肯定过不了简历筛选这一关。实际操作中,企业是怎样选择学生专业的?”
中国银行的招聘负责人说,今年中国银行收到20万份简历,通过筛选的是7万份。除了金融、法律、IT等对口专业的需求,也不排除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学生,“我们仍然希望招到不同专业的学生,只不过这类岗位要少一些。”
金融危机让外资银行在中国大学生中褪去光环
本项调查发现,内外资金融机构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冰火两重天。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外资金融机构曝出了一系列减薪、裁员等“伤人心”的行为,声誉大不如前。因此,前几年一直排名理想雇主榜单十名左右的花旗、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今年排名都大幅下滑了20多个位次。与此相反,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中资银行的排名却大幅上升。
在发布会现场,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助理总经理陈志能透露,今年中国银行大规模招聘,全国各地分支机构总共招聘了1.5万名大学生,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履行了社会责任,也直接推动自己挺进到前三的位置。
尽管中资企业在今年的排行榜上大幅上升,但是大学生的理想雇主首选,仍然是外企。调查发现,约有三成的大学生坚持首选外企。优兴咨询的亚太区副总裁吴岗认为,这一结果并不意外,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外企招聘规模缩水,但是他们的内部培训、晋升机制等仍然具有很大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