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披露的一项调查称,2006年我国大学生学农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真的吗?
这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今年农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78.38%,比第二名的管理学高出20个百分点,遥遥领先。
本该让人欣慰的消息,为什么却使人难以置信?因为这和我们心目中农学的尴尬地位似乎不甚相符。就在三四年前,这样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还不时见诸报端:农业院校喊渴,高考考生出现“背农”现象,农业院校纷纷改名弃“农”……在相当多的地方,第一志愿报考农学的考生为“零”。城里孩子自然压根儿就不曾动过报农学的念头,就是农村考生,原本跳进龙门只为跳出农门,也畏“农”如虎。于是,农学专业便缩进了冰冷的角落,乏人问津。
如今,当年不少并不情愿走进“农”门的大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就业状况之充分,却颇出乎我们意料。我们能否以此为证,说农学如今吃香了呢?
恐怕还不到如此乐观的时候。
是的,农学专业就业率高,确实与全国近些年来力促“三农”问题的解决,与中央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关。农村百废待兴,求贤若渴,让农学专业学生大有用武之地。但也不能不看到,学农学的,仍以农村孩子居多,他们的就业渴望远比城里孩子要强烈得多,他们不能容忍自己一毕业就失业。求职门坎较低,恐怕也是农学毕业生就业较为充分的重要原因。
就在这消息公布的次日,新华社报道了另一则民间调查的结果,可以为前一项调查做个注脚:陕西合阳县63岁的党宪宗通过长期观察和对110户农家的调查,反映农民供养大学生之累。合阳县每年约有2000余名农家娃考取大学,这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要被沉重的学费、债务拖垮。
农学毕业生“吃香”的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在这样的解读下,仍让我们有挥之不去的沉重。倘若贫困农村的孩子上大学,仍然要以全家失去温饱、健康为代价;如果中国的农业科技及管理人员仍然清贫无助;如果农学仍然被几乎所有考生的“第一志愿”所冷落,那么,仅仅是一个较为充分的就业率,很难让我们高兴得起来。
谁都知道,“三农”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能真正腾飞于世界,关系到我们这个农业大国能否真正实现现代化,关系到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实现。如此沉重的担子,并不只是落在各级政府的头上,也在很大程度上要着落在农村知识水准较高的下一代肩头。农学的命运,是透视这一人群命运的晴雨表。
如果有一天,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成就感、经济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成了令人艳羡的社会角色,一定会有很多考生郑重在第一志愿中填上“农学”二字。那时,就算农学就业率失去了“第一”的位置,而农学的地位才算真正提高了。(李泓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