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5 年 11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教育部日前首次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宣布,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政府初步确定了新世纪头20年全民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免费义务教育有了时间表

《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勾勒出了中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就是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

到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届时,全国将高质量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扫除15-24岁文盲,基本杜绝新文盲产生,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成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根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性别差异。

到2015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教师应与公务员同等待遇 农村代课教师将逐步取消

民办教师和农村学校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一直引人关注。据章新胜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两个增长:全国教师的平均工资要基本等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全国教师的住房平均面积要基本接近和等于公务员的平均住房面积。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情况得到极大改观。目前代课老师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的山区、高寒地区。他们的收入偏低,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今后,将采取培训上岗、转岗等方式,使代课教师逐步取消。

章新胜介绍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将会被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编制管理,全面推行农村的教师聘任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任教,同时加强东部与西部挂钩合作,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

教育投入将占GDP的4% 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

据介绍,2003年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3.41%,目标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的百分比达到4%。章新胜表示,在教育投入问题上,农村教育仍然是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央政府已决定,今后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今后5年,中央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所有农村的初中都将具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所有农村的教学点将建有卫星教学收视点,拥有教学DVD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的、高质量的教学光盘。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使用什么样的课件,农村的学生们也使用什么样的课件。

章新胜说,2000年达喀尔会议以来,中国全民教育实现了新的突破:到2004年,全国通过“普九”验收的县(市、区)达到2576个,“两基”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85%提高到93.6%。2001-2004年,全国共扫除文盲803万人,平均每年扫除文盲200多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目前,中国已成为惟一同时实现“文盲人口减半”和“贫困人口减半”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施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1月14日

来源: 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