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商报》4月2日文章报道,全球粮价上涨势头汹涌,专家认为,多年来工业化扩张导致全球存粮偏低问题显现,而中国粮食问题主要源于货币流通过剩带来的通胀,如不能在两年内解决通胀问题,粮食危机或有爆发的可能。
宋国青:全球粮价飙升原因复杂
北大经研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是工业化生产扩张厉害,农业方面相对紧张,多年来,全球的粮食库存早已很低”,目前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的存需比已经降至20年来最低。而中国粮食问题主要是通胀问题,“如果货币稳定,中国粮食生产和储备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他认为“实际上就是钱多”造成了通胀,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
近两年,世界大多数粮仓突然之间均已告急,原粮食出口国亦开始纷纷出台禁令或加大出口关税,避免国内粮食外流,进口国更是担心有钱也买不到粮。有分析认为引发全球粮食涨价的因素至少包括:全球大旱;新兴经济体对粮食需求的增加;美国的玉米制生物乙醇政策;高企的石油价格导致粮食海运费用增加等。
粮食似乎已成为战略物资被争抢,去年底,中国也终于加入了这场战争,半个月时间内,政府连下三道禁令︰对粮食及制粉取消13%的出口退税;对粮食和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对粮食制粉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一两年内须稳住通胀预期
对于中国粮食问题潜伏危机,有分析认为,除全球粮价上涨原因外,还有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剧以及中国制造业繁荣,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多年来农耕面积减退造成,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出现通胀情况下,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种植成本上涨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
此前曾有舆论认为,继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可能是粮食危机,目前农民惜售以及粮商屯粮现象已经出现,如若民众形成抢购粮食风潮,粮食危机应该不会只是耸听危言。宋国青认为,目前尚谈不上危机,“短期内会有些问题,需要熬过一两年,一两年之内如果通胀起来了,粮价可能会有波动,如果通胀控制不住,粮价可能会出现大问题,就是大幅度上涨,所以最主要还是控制通胀”。他认为,如果现在把通胀预期稳定住,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关键乃解决货币体系问题
而8年前最早提出粮食危机问题的上海红实基金投资总监刘军洛表示,中国或会在一两年之内爆发粮食危机。他认为,中国目前粮食储备和生产不够自足,而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储备问题,“粮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太猛烈造成”。
他表示,解决粮价问题关键是解决货币体系问题,目前关键是如何控制美元贬值和中国国内通胀。至于全球的粮食问题,“没有想像的大,因为其他国家的流动性问题没有中国严重”。
提高最低收购价作用受质疑
对于国家发改委近日再次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宋国青认为,该举措在短期内可能不利,即国家把粮价大幅提高,短期内会造成通胀水平整体较高,所以比较令人担心,“但是如果政府不提高收购价格,就收不到粮食,政府希望多收点粮食,一方面希望把价格稳住,但一方面又要照顾通胀的情况,因此比较矛盾。”不过他认为,长期来看还是比较有利,可能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刘军洛则认为,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和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在当前通胀很高的情况下,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毫无作用,“化肥、农药等农产品成本上涨远远高于政府的补贴水平,单纯提高收购价格,如不抑制通胀,没有意义”。
希望放开粮食价格
对于政府的补贴措施,宋国青亦指出,把粮食价格放开,才是对农民最大的补贴,才能最终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现在是政府把价格控制了,在控制价格基础上谈补贴,有些矛盾。”北大经研中心教授卢峰亦表示,市场粮食价格上涨,政府不应该干预,当市场价上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但是政府又考虑到通胀等诸多因素,因此又必须进行干预,进行最低收购价格限定。
不过,卢峰认为,目前粮食安全没有多大问题,“粮食价格的波动令人担忧,但粮食安全应该问题不大”,原因是当前的情形与以前粮食绝对短缺和匮乏为长期特征的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大不相同。
世银:粮价升考验东亚经济
对于粮食问题,世界银行周二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时警告,全球的粮食和燃料价格上升,将要考验今年东亚的经济。报告称,区内短期要面对出口放缓和内需强劲增长的问题,首要的挑战是通货膨胀,其危险性较美国次按的影响来得严重。以新加坡为例,全球的粮食和燃料价格上升已使通胀率升至26年新高,印度的通胀升至14个月新高,香港和中国内地也升至10年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