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经济发展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测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0.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增幅列全省第二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51.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25.35亿元,增长16.1%。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0.6:54.8:34.6调整为9.8:55.0:35.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了0.6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866元,比上年增长13.9%,折合3036美元(按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8.1917:1计算),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
2005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73亿元,增长23.3%,分别高于全省水平1.8和4.9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44.08亿元,增长20.7%。
  价格走势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二升六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0%,居住类价格上涨7.5%,分别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个和0.9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工业品进出价格差距逐步缩小,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5.1和10.1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涨幅明显回落,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0.8%,涨幅比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2.4%,涨幅比上年回落16.2个百分点。

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2004

200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食品

   #粮食

   鲜菜

   鲜果

   肉禽及其制品

  

   水产品

 (2朋酒及用品

 (3)衣着

 (4)家庭设备及用品

   (5)医疗保健

   (6)交通和通讯工具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

   (8)居住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消费品价格指数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房屋租赁价格指数

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44

1048

1120

1386

1059

965

1187

1236

1187

1029

1007

975

96

996

1036

1053

1028

1054

1230

1034

1076

1161

1014

1012

104

912

1050

1150

1050

1092

1119

983

969

980

994

981

989

1075

1004

1015

1108

1065

1025

1060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全市农业生产克服了台风、病虫害、动物疫病的影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农业产值42.33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14.36亿元,增长12.4%;牧业产值24.48亿元,增长13.4%;渔业产值24.14亿元,增长11.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49.66万亩,比上年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87.9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1.73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8%。
    龙头企业带动明显,畜牧业增长继续领先。2005年全市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695家,比上年增加41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全年家禽出栏4628.31万羽,增长17.0%,家禽存栏1700.31万羽,增长28.9%;年末奶牛存栏4190头,增长26.4%;兔存栏28.27万只,出栏28.87万只,分别增长51.3%和26.5%。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加快。至2005年底,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81只,绿色食品27只,分别比上年增加52只和18只;拥有省级农产品商标21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6只;通过认定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种养基地、森林食品基地201个,面积137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

2005

±%

粮食总产量

   #春粮

   晚稻

油菜籽产量

蔬菜产量

园林水果产量

茶叶产量

蚕茧饲养张数

蚕茧产量

水产品产量

肉类产量

禽蛋产量

生猪年末存栏数

生猪全年出栏数

羊年未存栏数

羊全年出栏数

家禽年末存栏数

家禽全年出栏数

家兔年末存栏数

奶牛年末存栏数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张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头

万头

万只

万只

万只

万只

万只

8221

236

7021

898

8950

692

8461

4571

189

1784

1639

369

8398

15995

4148

3718

170031

462831

2827

8703

60

396

85

16

15

127

42

06

30

31

126

85

38

57

24

88

289

170

545

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位增长,经济效益逐步回升。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12.38亿元,增长1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5.4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14.42亿元,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增长32.7%和33.1%。轻工业完成产值494.11亿元,同比增长33.2%;重工业完成产值561.29亿元,增长32.3%。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8.44亿元,增长21.3%,其中利润50.32亿元,增长19.6%;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得分244.95分,比上年提高11.92分,高出全省平均35.61分。
    主要行业较快增长。产值占比超过5%的六大行业产值均实现较快增长:纺织业完成产值217.27亿元,同比增长26.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96.53亿元,增长36.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90.57亿元,增长15.1%;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84.94亿元,增长25.6%;木制品业完成产值66.73亿元,增长39.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59.14亿元,增长38.5%。利润超过3亿元的六个行业是: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实现利润9.63亿元、4.84亿元、3.98亿元、3.41亿元、3.39亿元和3.32亿元。
    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私营企业快速发展。2005年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私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3.42亿元、96.93亿元和379.1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2%、43.4%、38.5%,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增幅。三类企业共实现利税45.29亿元、利润25.54亿元,分别增长37.1%和37.0%,高出规模工业15.8和17.4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利税、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8.8%和83.6%。
    企业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效果明显,2005年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达到8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达到24家;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0家,其中3家企业被评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50强”。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26.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4%;实现国家级、省级新产品产值180.88亿元,增长45.3%;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33.90亿元,增长33.9%。全市拥有中国名牌2只,中国驰名商标4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单位

2005

±%

发电量

精制食用植物油

配混合饲料

罐头

饮料酒

精制茶

化学纤维

印染布

呢绒

丝织品

服装

人造板

家具

合成氨

农用化学肥料断纯)

化学农药(折有效成分100)

化学药品原药

水泥

耐火材料制品

钢材

铝材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蓄电池

冷柜

亿千瓦时

万吨

万吨

千升

万米

万米

万米

万米

万件

万立方米

万件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对千米

千伏安时

万台

10873

545

796

5462

137884

23373

42371

13012

34202

120757

106

15818

147834

8924

6705

95461

41649

39831

39193

19959

137317

4929

5393

1180

1168582

3607493

1789

94

256

339

240

11

62

710

83

696

116

388

101

80

333

91

1047

15

88

217

67

105

109

309

709

112

679

85

 

    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9.32亿元,增长5.6%。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25.54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06.91亿元,分别增长30.4%和31.9%;竣工房屋面积796.61万平方米,增长44.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08亿元,增长18.5%,其中,工业性投入235.70亿元,增长19.3%,增幅分别比上年回落17.9和18.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工业性投入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22.12亿元,同比下降4.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2.11亿元,同比下降8.9%。二、三产业仍是投资的重点,完成投资238.53亿元和191.49亿元,分别增长19.7%和17.5%。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全部限额以上投资中民间投资237.05亿元,增长21.4%,增幅高出全部限额以上投资3.9个百分点,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的60.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0.19亿元,增长23.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5.35亿元,增长33.6%。商品房竣工面积202.97万平方米,增长47.6%,其中住宅149.54万平方米,增长48.8%。商品房销售面积167.54万平方米,增长16.8%,其中住宅137.85万平方米,增长20.8%。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12.7%,高出上年3.2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08.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5.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6.5%。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45.71亿元,增长22.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28.3%,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0个百分点。连锁经营实现快速发展,全市限额以上连锁贸易、餐饮企业零售额达17.49亿元,比上年增长54.3%。
    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全市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97个,全年实现市场成交额41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0个,实现市场成交额317.69亿元,其中超十亿元的市场7个,市场成交额264.15亿元。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建设生态旅游强市”的总体目标,突出“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特色,推出生态、湿地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078.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9%;接待入境旅游者10.21万人次,增长44.8%。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2.63亿元、外汇收入3688万美元,分别增长28.3%和85.3%。年末拥有星级饭店53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饭店16家;拥有旅行社37家,其中1家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势强劲。2005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出口额19.96亿美元,增长37.8%,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二位;进口额2.75亿美元,增长10.2%。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完成17.35亿美元,增长36.9%,加工贸易完成2.61亿美元,增长44.1%;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外贸出口的主体,实现出口额8.06亿美元和7.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8%和41.7%,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35.7%和40.4%;对美国、日本、德国出口额占前三位,实现出口5.44亿美元、1.62亿美元和1.18亿美元,分别增长58.5%、9.5%和50.4%;纺织品出口仍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达8.91亿美元,增长33.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44.7%。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475个,合同利用外资1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实际到位外资6.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外资到位率38.5%。其中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13个,总投资和合同外资分别为22.82亿美元和12.03亿美元,占全年新批外资项目数的23.8%、总投资的77.7%、合同外资的71.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个,比上年增长42.8%,中方投资额为104.8万美元,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52个。全年输出劳务421人,增长11.7%,累计输出劳务2306人次。对外合作营业额完成386万美元,增长4.9%。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6公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273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563万人,比上年增长4.1%,旅客运输周转量29.4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13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5385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8426万吨,分别增长15.0%和15.9%;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52.49亿吨公里,增长13.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3.07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29.42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0%和13.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8.10万辆,比上年增加1.34万辆,增长19.7%,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达5.42万辆,增长31.3%。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17.7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61万户,增长1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0.0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6.64万户,增长12.5%;电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1.6部,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5.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8.2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6.8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5万户,增长6.6%,其中宽带用户10.1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84万户,增长61.1%。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608.4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人民币存款598.59亿元,增长13.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61.39亿元,增长13.6%。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53.72亿元,增长13.2%,其中农业短期贷款42.95亿元,新增12.27亿元,同比多增8.63亿元;工业短期贷款68.20亿元,新增13.17亿元,同比多增7.05亿元;个人消费贷款62.41亿元,新增6.31亿元。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36.22亿元,新增40.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892.06亿元,现金支出2917.34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25.28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不良贷款比例为4.5%,比年初下降3.1个百分点。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保险公司14家,全年保费收入15.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15.6%;寿险保费收入10.83亿元,增长1.0%。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91亿元,增长35.9%,其中财险赔付3.5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寿险赔付3350万元,比上年减少12.1%。
    证券业务出现负增长。全市证券营业机构各项代理业务累计成交140.57亿元,比上年减少46亿元,同比下降24.7%。其中代理A股累计成交79亿元,比上年减少21亿元,同比下降21.3%。

九、科技教育和文化体育

  “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2005年全市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59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13亿元,增长37.4%。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与中科院、国家信息产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合作关系;新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累计26家。获得省级政府奖励的科技成果6项,比上年增加2项;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24项,重点火炬项目4项;批准为省重大科技攻关专项3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8项,省级科技创新资金项目19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5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74件,专利授权量48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50.6%和2.3%。全年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778项,技术成交金额4914万元。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1万人,比上年增加1.75万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8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名;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14名,其中市区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60名,同比增长2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03所,在校学生46.57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学校29所,在校学生分别为16406人、41649人,比上年增加2137人和1712人,毕业生人数分别为3309人、12241人,比上年增加507人和3959人;普通中学141所,小学262所,在校学生分别为15.25万人和18.25万人。全市共有专任教师2.29万人,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5.3人,比上年增加0.2人;幼儿园163所,在园幼儿5.85万人。全市各县区均成为省级教育强县、教育强区,有5个镇成为首批示范性教育强镇,36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了省首批标准化学校的评定。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初中升学率达到89%;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率达86.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剧院、影剧院4个,公共图书馆4个,总藏书量80万册;文化馆(艺术馆)4个,乡镇街道文化站67个,省级“东海明珠”乡镇24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3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30个。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4.6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7万平方米。“十百千万工程”成效明显,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44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294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2277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7316场次。南浔镇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德清县、长兴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1.95万户,比上年增加2.91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8%;数字电视用户1000户,比上年增加400户。全年出版各类报纸3136万份,其中湖州日报1568万份,湖州晚报1316万份。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拥有体育场馆20个,体育场地面积19.67万平方米,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65次,参加活动人数4.72万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奖牌数99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25枚,铜牌45枚。培养等级运动员88名、等级裁判员13名。

十、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19个,医院、卫生院128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拥有医疗床位872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859人,比上年增加11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04人,增加302人,注册护士3269人,增加186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3.4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其中拥有医生1.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全市有175.07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92.9%,列全省第一,全年报销金额达5564万元,比上年增长67.7%。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全市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110个。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共支付7.63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7.9亿元,发放6.71万人次失业保险金2778万元。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年末参保人数37.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2万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37万人,比上年增加3.0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57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3.83万人,比上年增加3.88万人。年内制定出台了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政策,并于7月1日实施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新办法。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60元调整为610元,非全日制工作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4.8元调整为5.2元;三县最低月工资标准由510元调整为560元,非全日制工作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由4.4元调整为4.8元。降低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住院起付标准,普遍下调了600元至800元;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由原来的1389个品种增加到2142个品种。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023人,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额3115.2万元,增长28.3%。全市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人数达到7.78万人;全市“五保”“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4.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基本稳定。年末户籍人口257.58万人,其中男性130.36万人,女性127.22万人;非农人口77.81万人,比上年增加1.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7.41‰;死亡人口1.69万人,死亡率为6.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6‰;计划生育率97.9%。
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1万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91万人。全市拥有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劳动力市场38家、职业中介机构67家。全年再就业培训1.24万人,职业技能培训3.1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3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与上年持平。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5元,同比增长14.0%,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2.6%,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88元,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12.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和4.9个百分点。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08元,增长18.4%,增幅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21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05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9%和38.3%,分别比上年下降5.0个和3.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9.8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8平方米和1.6平方米。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8.4%,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平方公里,基本完成了南太湖大桥、三环北路、苕溪东路、红旗路西延二期、南街北延等“五路十桥”工程建设。市区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万吨。天然气管网完成145公里,用户覆盖面达4万户。全年新增绿地200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平方米,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考评验收。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市村庄整治累计投入28亿元,完成6105个自然村、454个行政村的整治工作,受益人口达到123.6万人,有56个村成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6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康庄工程累计完成路基改造1200公里,路面硬化1400公里,1063个行政村已全部开通等级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已完成通村数1044个,通达率98%。
  资源生态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造林面积536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48.3%;年末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1312公顷,生态保护小区8个,面积1917公顷,湿地示范区面积1100公顷。全年水资源总量28.1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3%,人均水资源1094立方米;全年降雨量1203毫米。年末全市拥有水库153座,总库容2.82亿立方米,蓄水量2.27亿立方米,其中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1.57亿立方米。
  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已建成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10座,日处理能力25万吨,在建污水处理能力26.5万吨;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装置日处理能力达33万吨,工业废气治理装置的日处理能力达1.53亿标立方米;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4座,日垃圾处理量870吨。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72.2%;医疗固废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100%,成为全国首个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的示范城市。全市已有2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5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8家企业被评为市级绿色企业。2005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30天,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4分贝,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64.9%。工业废水排放总量9517.51万吨,比上年减少10.9%,全市四大水系(东西苕溪水系、东部平原河网水系、长兴河网水系、湖州运河水系)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3%。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相关文章:
大学生招募引来团队报名 关注“大桥经济”
经济社会
前5个月全国经济适用房供地总量同比增加166%
中国外储增长 高盛:年内或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经济数据全面过火 调控紧缩如箭在弦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提出经济现代化路径图
何传启: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十大挑战三大机遇
中国域名经济成爆炸式增长 CN注册量世界排名第三
广州拟建经济适用房流通机制 政府享优先回购权
公安部:传销吸纳近500亿民间资金危及经济安全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