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数据显示出口同比上升30.5%,高于市场预期的28.9%。而此前发布的贸易数据显示,进出口回升势头良好,同比上升39.4%,达到2381.6亿美元。同时重新“回归”贸易顺差,但贸易顺差较过去已经大为收缩,尽管4月份中国月度贸易顺差转负为正,但只有16.8亿美元,今年1至4月份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累计为16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52亿美元大幅度萎缩,未来数月内中国出口还会处于一个缓慢恢复过程,不意味着这个势头不会中止,原因不是来自美国经济反弹能力,受到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可能造成外部需求缩水、欧元贬值,截至5月14日,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4.5%,给产品出口欧洲造成甚大的成本压力,加之欧洲进口商获得贸易信贷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欧洲在未来对外部市场需求“争夺”力下滑,将对中国出口可持续恢复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也给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还有2010年初至今,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已经达到6%,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紧迫性,输入型通胀压力由此可能降低。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5.66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为23.39万亿元,货币流动性比例达到35.62%,较2、3月份有小幅上升。预计年内后续月份M2会回落至18%-21%之间,但是要达到不高于17%水平,未来还需加强相关调控力度。而在信贷方面,4月份信贷超预期达到7740亿元,远高于市场此前估计的5800亿水平。与M2减速走势不同,4月份M1同比增幅较上月有所增加。在3月份出现回落的“倒剪刀差”再次反弹,M1、M2之间差额由3月的7.44个百分点扩大为9.77个百分点。M1略高于M22-3个百分点是比较合适,而高于5个点以上可能会有通胀风险。随着货币进一步活化,商业银行为应对存贷比超标压力,纷纷用“隐性加息”手段吸引存款,暗示通胀风险仍有待释放。从控制通胀风险角度来说,只有央行流动性收紧速度快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带来的货币膨胀压力,未来通胀才可能被平复。公开市场操作方面,4月央行继续大规模回笼货币,鉴于5-7月到期资金流量依然较大(分别为6130亿、7800亿和7480亿元),预计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内将保持大规模回笼态势。如果3年期央票不调整为每周发行,则6、7月份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增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经济恢复性增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我国单方面加息无助于抑制输入型通胀,加息反而会加大本来已承受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力,使企业财务负担增加,将会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从而加大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另外,此次危机将直接打击欧洲经济及欧元价值,加速资金流向避险的美元市场及亚洲等新兴市场,延缓全球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步伐。欧盟经济体复苏面临着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使欧元货币政策制定受到很大限制。美国也受到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金融机构的牵制,再加上其失业率依然在9.9%,使得其继续要保持着政策的延续性。那么则预计欧美各国货币政策将仍然保持低利率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或许推迟加息步伐。上述因素都在客观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调整。
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3月份美国CPI上涨2.3%,印度上涨14.9%,4月巴西CPI上涨5.2%,我国物价上升压力并不可怕。从国际因素看,今年在4月会议上,美联储声称,美国经济持续好转,但经济衰退影响仍未散去,因此预计将把接近零利率水平再维持一段时间。可见美联储已经没有了“较长时期维持低利率不变的”意思,态度更为正面。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得以持续,可以初步判断美国可能在2010年10月前后,也就是在9月或者是在11月会议上,美联储可能会启动升息周期。
另外,受到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危险和人民币随美元对其它货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复苏不利,未来经济过热风险系数降低。加之近日国内A股市场大幅下挫,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对房价负面影响会逐渐体现,资产资本价格已经或者正在被挤压。另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袭击全球金融市场,估计欧美各国仍将继续保持低利率水平,可能会推迟加息步伐。还有海外热钱加速流出香港,从去年底的6400亿港元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末不足2000亿港元,港元汇价也创20个月的新低,预示我国政府管理层就人民币加息与升值时机的选择可能要推迟。在下半年外需可能会不断下滑状况下,将增加我国出口复苏的不确定性,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动力可能难以实现市场年初的预期。还有针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措施也可能造成新增房地产投资下滑,意味着2010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概率增大,总需求过热程度也由此可能得到缓解。危机造成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也将趋缓,在上游领域降低了我国PPI向CPI传递的外部压力,反而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变得更为可控,从而实现全年力争把CPI控制约在3%目标,所以,近期我国政府管理层在人民币对内升息、对外升值与否的货币政策选择上可能变得更为谨慎。(国元证券 刘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