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创18个月新高 中新社发 罗京 摄
从近几年的走势看,春节后特别是3月份之后CPI、PPI一般会走低或基本稳定。但今年有所不同,两项物价指数同时呈现出持续扩张的态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PPI同比分别上涨2.8%和6.8%,同比增幅分别扩大0.4和0.9个百分点。
CPI上涨2.8%,虽然还难以反映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切身体验,但从趋势上还是可以证明当前物价正处于上升通道,各种新涨价因素和正翘尾因素将导致短期通胀压力继续增大,逐步逼近今年政府所确立的CPI增长3%的价格水平目标,甚至不排除6、7月份将超过3%。
当然,通胀压力增大并非一定就代表通胀发生,政府确定3%这个“警戒线”应该当作判断经济是否处于通胀的一个相对浮动的参考目标,不能理解为一旦突破这个线就是通胀发生。不过,虽然目前难以发生高通胀,但CPI已连续3月超过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25%,造成实际“负利率”。
现在,坊间呼吁加息的声音挺高,但央行却迟迟未有回应,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其一,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繁荣存在一定疑虑。当前的世界经济极其复杂和多变,希腊债务危机余波未平。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着巨大的市场不确定性情况下,贸然加息会打击国内刚刚有所恢复的出口形势,减弱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二,目前的加息,可以看作是国家所释放的一个明确的“退市”信号,已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单纯的货币政策手段。由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还没有明确“退市”,我国如果单方面提前“退市”,将会造成市场恐慌,带来不可估量的成本和风险。
其三,央行的基本职能是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目前外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加息将使得热钱和一些产业“闲钱”进一步转向短期套利的投机行为中,更加会带来人民币增值的压力,无异于火上浇油。
其四,在调控高房价的组合拳中,加息也可以算是一把“杀手锏”。但考虑到我国投资渠道不通畅,如果加息造成实体经济受损、产业投资受阻,不排除部分资金反向操作,更加投入到房屋等不动产资产领域,起到“好心办坏事”的作用。
因此,虽然目前CPI还有上行可能,加息压力增大,呼声升高,但仔细分析CPI上行因素,及考虑到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数量调控的空间,如果今后几个月农副产品、食品价格上涨不明显,通胀预期得到有效控制,全球债务危机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出口需求没有得到强劲恢复并持续健康的增长,央行几乎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启动加息措施。(刘满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