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新增信贷增速进一步回落。十位专家指出,这是信贷增长的如期、合理回落,未来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同时,在判断是否有必要加息时,更主要是参考未来通胀的走势,短期来看,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大。因此,未来央行将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以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
流动性仍充裕
高盛驻香港经济学家宋宇和乔虹认为,整体流动性依然充裕。3月人民币贷款数据低于预期肯定是个好消息,因经济过热压力正在加剧。不过,高于预期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长则表明整体流动性依然充裕。
平安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虹蓉认为,数据符合预期,市场流动性仍充裕。3月末M2同比增长22.5%,我们预期跟这数字差不多,回落是正常的,新增信贷是政府银根紧缩主动调控的结果,增速回落是肯定的。
安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海东认为,央行调控还是比较有成效的,这个速度也是央行能接受的。如果按照既定的季度调控节奏,本着早放贷、早受益的原则,今年每季度的第一个月银行信贷增速将会偏高,4月贷款增速肯定会有所反弹。
加息尚存分歧
此前,受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影响,外界对加息等紧缩措施的担忧进一步升温,对比昨日出炉的3月份信贷数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央行可能在第三季度加息。在判断是否有必要加息时,更主要是参考未来通胀的走势,短期来看,央行加息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大。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财富管理总监梁展霖预计,国内央行最可能在第三季度开始加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加息可能性减小,或在下半年。M2的增速控制得还可以,下降的幅度比我们预期得要大。全年增速设定在17%左右,因此还是要控制信贷的投放。加息的可能性减小,可能会在下半年,要综合考虑美国经济走势。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此前表示,中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将达到11%以上,下半年逐步回落后,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在9.5%左右;二季度有可能加息。
南方基金首席宏观研究员万晓西认为,由于统计局CPI数据涵盖范围受限,不能单凭CPI值来决定是否加息。而相对准确的批发价格指数--央行企业价格商品指数(CGPI)2月已经达到5.7%,表明中国实际通胀水平很高,而利率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变量,应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仍有加息的必要。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博鳌论坛表示,中国央行首要责任是保证币值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防止信贷的过度扩张,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在回答记者问题时的一句“谁说要加息了?”,则给市场吃下了一个“定心丸”。
未来政策走向
对于今后货币信贷政策走向,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央行将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以回收银行体系过剩的流动性。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认为,未来货币环境特征将是紧数量、低利率。3月金融数据基本接近预期,信贷如期回落,货币增速快速下降。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是高资产价格、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因此未来的货币环境特征将是“紧数量、低利率”。
东方证券宏观分析师高义认为,房价高企,管理层信贷调控趋紧。3月信贷数字落在我们预期的下限,说明当月的调控管理还是相当严格。其实,从供需两方面看,信贷量应不只这些。之前银行间市场相当宽裕,说明银行手中钱不少,而来自企业的信贷需求也较旺盛,只能说明监管层面的调控在发挥作用。近阶段房地产价格又出现大涨,说不定国家未来会出台更严厉的控制政策,而信贷工具则是重要的一环,说不定近期管理层将在信贷调控上更紧。 包兴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