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既避免通货膨胀的恶果,又尽早出现全面回暖?
虽然,我们眼前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危险,但市场上对流动性过剩的担忧一直没有消除。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达到7.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前两年的信贷总和。可进入7月份,信贷规模又急剧缩小到3559亿元,股市因此一度暴跌。但据央行今天发布的数据,8月新增信贷超过了4100亿元,这个数据给我们传递出了什么样的信息?今天我们也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记者:“你怎么看现在8月份出来的新增数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信贷数字,我们目前看4104亿,这个当月的信贷投放数字是超过市场的预期的平均水平,而且比7月份有明显的上升,7月份这3550亿,目前这个数字,我们说是三个高于,高于市场预期水平,高于去年的同期水平,明显高于,也高于历史的平均水平。所以这说明呢,就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依然得以坚持。”
作为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最大希望,中国的宏观经济表现也受到了国际投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全球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中国能不能既避免通货膨胀的恶果,又尽早出现全面回暖?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世界经济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再来听听他们的分析。
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所有实体经济的数据应该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首先我们来看工业增长数据,上个月是10.8,到了8月份就变成了12.3,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跳跃,而且更重要的是,12.3是高于市场的预测,第二个数据比较重要,当然是新增贷款了,一,两个星期以前,曾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认为就是八月份的新增贷款只有两千多亿左右,后来是到三千多亿,最后这个数字是变成了4100亿,说明现在的货币政策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宽松的。”
记者:“近两个多月以来,猪肉与鸡蛋的价格持续上涨,CPI数据降幅收窄,对此,您怎么看?”
陆挺:“按照现在这样一个态势,我们认为可能会在今年十一月份,或者十二月份的时候,CPI就是中国消费者指数的涨幅,最起码同比会是增长而不是下降,实际上我们今年从上半年一直到七月份,(CPI)同比数据是下降的,而且一直实际上是负的,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属于通缩的一个状态,但是是不是就一定处于一个很严重的通胀的区间,我觉得也不一定是,我们看明年的话,我们预测全年的通胀水平在2.5左右,应该说还是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实际上应该说全球经济的回暖,还是刚刚处于一个初期阶段。”
记者:“8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及进口环比增长分别为2.3%、3.4%和1%,那么这组数据是不是表明我国出口企稳回暖之势已经确立。”
陆挺:“可以看到在七月份的时候,出口实际上是同比下降了23%,到了8月份下降了19%,这里面应该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增幅,从负23到负19的话,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改善,另外一方面有很多各种各样渠道的消息,就是出口的确在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