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天量已是“绝唱”?
今年以来,贷款持续大量投放。上半年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多2.5万亿元。贷款增长速度和新增额均创近年来最高纪录。
专家观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第三季度的银行信贷增量将相对于上半年出现一定回落。从目前的现状看,央行依然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细微调整。比如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发放央票等。而银监会也在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从商业银行来看,其信贷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继工商银行拟定今年新增贷款控制在1万亿元左右后,建设银行日前也拟定全年贷款增量目标约为9000亿元。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约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其未来的贷款空间无疑已相当狭窄。这些都说明信贷将有所放缓。
记者点评:
巨量的银行信贷让“保八”已无悬念,但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便是,大量的资金潜伏进入楼市和股市,形成资产泡沫。政府不得不要求各个商业银行严格监控信贷的流向。既然今年目标有望实现,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不妨适度收紧银行信贷,以便调整经济结构。毕竟,速度太快容易使得经济大起大落,这也是中国不愿看到的境况。
通胀:是否如约而至?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受翘尾因素的影响,CPI同比持续负增长。受美元近期贬值的影响,国际商品价格环比在一季度已出现企稳迹象,二季度同比降幅减缓。人民银行测算CPI会在今年第三季度末触底,那么通胀是否真的“如约而来”?
专家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结构金融室主任殷剑峰:第三季度通胀压力不会加大,而且CPI适度上涨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现在中国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通缩问题。从历史上看,中国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食品价格的上涨,国际上主要源自原油价格的上涨。但是制造业商品的价格却一直处于低位。一直以来,世界供给有所增加,但是世界总需求主要依靠美国带动。全球供需市场的不平衡使得制造业产品价格没有大的上升。国际游资主要针对原油等大宗商品进行炒作。所以中国不会面临全面的通胀压力。
记者点评:
无论是原油还有其他的大宗商品,其交易价格都很难用正常的供需原理来解释,原因只有一点:国际游资的炒作。但是他们只是选择大宗原材料而不是可供交易的制造业产品。央行认为,2009年第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第一季度的-15.6%收窄至-8.9%,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全球商品市场整体呈现触底回升之势,未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同时,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通胀预期有所显现。总体来看,CPI在第三季度走稳,第四季度存在反弹可能。(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