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蓝皮书2009: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今天正式发布,报告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国内西部发展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完成的。
2009年西部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改革十年来,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前进,取得了较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已经确立,参保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比1999年增加了51.2%;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数增加了53.7%;2000年至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增长了6倍多。
第二,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相继被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1999~2008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加了14倍,2008年超过40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继续积累,2007年底达到465.6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近10倍。
第三,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发展。民间投资大量进入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中来,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鼓励,一些资本开始从社会福利事业中退出,造成社区服务建设困难较大,服务设施和网点数量有下降趋势。
第四,城乡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达到2620万人。
同时,西部蓝皮书指出,十年来,西部地区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制度建设步伐较缓慢,特殊群体(例如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规定没有普遍建立,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方案;参保人数较少;缺乏有力的财政补助,社会保险负担沉重;社会保障服务供给不足,现代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就会遇到阻力。
展望西部社会保障的未来发展,《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第一,继续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统账结合”筹资模式,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逐步与中东部制度对接,实现全国统一的“低水平、广覆盖、社会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镇非从业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将西部地区城镇全部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明确缴费方法、待遇计发办法、基金管理机制,确保西部地区农村所有达到领取年龄的人口全部享受到养老金待遇。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保障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第二,增加财政投入,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运用财政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到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中来。加大政府对敬老院、孤儿院、精神病院等社会福利机构的补助力度,增加各种福利单位的床位数,不断增加收养人数,促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得到福利部门的帮助。扶持福利企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适应能力,并不断吸收残疾人就业,以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第三,延伸服务触角,不断扩大参保人群数量。提高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触角,将最新的政策动态及时、准确地宣传到位,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加上财政补助的吸引,不断增加参保人数,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