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4日17时发布今年汛期第一期《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后,中央气象台25日清晨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警报:预计,25日白天,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大部、山东大部、陕西东部、河南、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及南疆盆地东部等地最高气温可达37℃至39℃,河北中南部、京津南部、河南中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及南疆盆地东部等地局部气温可达40℃。经济方面的专家认为,高温尚未对北方的农作物造成旱情,但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弊大于利。
高温对经济影响弊大于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承耀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温度持续升高给整体经济带来的弊端将远远大于收益。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林森博士表示,如果高温天气一直持续下去,将对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形成考验。
首先,持续的高温天气将使一些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收成受直接影响,有可能影响上述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带来影响。
其次,持续的高温带动空调等“消暑”电器的热销,加大了居民用电负荷。北京用电负荷三天之内增加136万千瓦,6月24日,北京电网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184万千瓦,创今年入夏新高,比去年同期增长19.8%。居民用电负荷的增加,可能在一些用电比较紧张的城市导致工业生产用电受到一定限制。
再次,高温天气对工业生产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一些需要户外作业的行业,直接受到高温的冲击。一方面有可能影响工程建设和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另一方面,持续的高温有可能引发事故安全隐患,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此外,持续高温天气从长期来看可能影响零售业,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从历年趋势看,高温初期会对一些夏令商品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可随着时间的延续,高温不仅消耗了人们的体力,而且更加打击了市民的消费热情。不过,高温天气可能推动旅游业发展。随着学生暑假的来临,高温天气可能会增加一些居民外出避暑旅游的选择,一些京郊线路、海边线路的旅游可能出现上升趋势。
最后,高温高湿天气,将会使污染、霉变、中暑、肠道病等气象生活指数上升,对民众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卫生防疫、医疗保健、饮食卫生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带来较大考验。
尚未形成旱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认为,持续的高温天气可能对农业产生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是在阳光的暴晒下,农作物容易干枯甚至死亡,造成产量的下降。
二是高温天气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也很明显。动物易产生“热应急”反应。蛋鸡的产蛋量、奶牛的产奶量会有所下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生长的速度可能放缓,肉产量会有所降低。
三是炎热的天气会加速细菌、病毒的繁殖,引起某些疾病的爆发。在饲养管理方面,由于天气炎热,工人的工作效率会降低,如果农舍的清理不及时,通风效果不好,不仅容易滋生细菌病毒,并且积聚有害的气体,例如氨气等,这些都会给动物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高温天气容易导致农作物产区出现旱情。一旦旱情出现,后果将较为严重。今年年初,我国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8省出现冬小麦旱情,仅农业部2月初一次下拨救灾资金就达到5000万元。
不过,他强调,持续的高温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形成旱情,所以不用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的产量有过多的担心。总体来看,至6月22日,全国已收获小麦3.2亿多亩,超过夏收小麦面积的91%,从各地实际收获情况和农业部农情调度分析看,夏粮总产可以超过2450亿斤,将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六年增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