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国货不是贸易保护
陆仁琪为此呼吁:“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公平的政策,才能逐步培养国内的民族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这次4万亿投资项目的采购中应该适当提高国货的比例,才有希望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
其实,6月4日,发改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印发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督工作意见的通知》,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然而,这纸通知也引来争议,甚至被某些人斥为“贸易保护主义”。对此,桑百川告诉《国际先驱导报》,4万亿元投资是国家财政主导的投资,中国还未加入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我们只是政府采购协议中的观察员而不是协议的正式成员,“中国政府为了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而重点采购国货,这样的政策倾斜是正确的,不违背世贸组织的规则,也谈不上是贸易保护主义”。
他解释道,世贸组织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如果实行统一待遇的话,很多内资企业根本没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世贸组织有保护幼稚产业的规则”。
增加透明度才能保持公正
其实,说到底,不论是国货,还是洋货,“能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公平竞争、适者生存并将“赢家”的采购原由公之台面,或许是最基本的法则。
在此次八部委下发的《通知》中,除了强调政府应当购买本国产品外,还要求加大对歧视和排斥投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求监察机关加强强对招标、投标执法活动的监督,并推进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
然而,目前对4万亿元投资信息的公开程度,上海律师严义明表示并不感到满意。他认为,4万亿元投资只公开了一些框架,他曾“跑部”要求公开4万亿具体去向的具体信息,并把这一请求上诉至北京中级人民法院,但该院没有受理。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他已向高级人民法院提交了上诉书,他说:“公民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让产品的竞争处于公平中。”(记者金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