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中国果汁!”近日,德国茵茂尔、斯廷格和玫瑰园三家著名饮料企业公开表示,中国果汁、廉价矿泉水和国外啤酒是它们的“敌人”,号召民众抵制中国果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不久前举行的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包括德国在内的与会各国纷纷作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不想言犹在耳,事态突变。
应该看到,企业集体自发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抵制,是贸易保护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不像以往政府出面进行的反倾销调查,还在理性控制范围内,双方还端着“正当、平等”做生意的姿态,受调查方还有举证与抗辩的机会。德企这种“激烈”行为,显然很难用正当市场竞争解释,让人品到的是浓烈的苦涩。
当然,中国果汁的销售价格一直在合理的竞争区间内,远非低于成本价倾销。而市场的最终选择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德国企业这种公然破坏公平竞争的行为,是市场经济所不齿的,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在谴责之余,也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更理性的审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愈演愈烈,复杂程度可能会加深。去年,德国果汁市场容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而中国饮料总产量突破6000万吨,为世界第二;今年以来,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果汁等饮料以平均每月15%的速度激增。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也应该反思,全球化之路,并没有因为加入世贸组织而成为坦途,“世界是平的”还像是童话。中国企业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与心理准备,从而学会更聪明地避免纷争,以及更理性地处理纷争。 □莫丰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