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
一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严重下滑,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双负增长,其中出口额同比减少19.7%,进口额同比减少30.9%,贸易顺差扩大至62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5%。
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降幅显著收窄,环比表现为大幅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迹象。预计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下滑幅度将有所减小,上半年进、出口额同比降幅将分别减少至17%和26%,贸易顺差扩大趋势仍不会改变。
当前,有利于外贸形势好转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已经并将继续推出一系列促进外贸经济发展政策,近期出台的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就包括了进一步加大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增强金融和保险促进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增加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服务等鼓励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等措施,从3月份我国服装、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情况看,提高出口退税率等部分政策已经发挥良好作用。
二是世界经济虽然仍在下滑,但程度已有所缓和,出现了一些企稳信号。美国密歇根大学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意外大幅上升至61.9,比市场预期和上月份分别高4.4和4.6。作为衡量消费者对未来6个月经济前景预期的指标,日本3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26.7升至28.9,连续第三个月回升。与此同时,3月份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由2月的36.2升至38.3,创下2003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月度升幅。
三是美联储推出“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全球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强的通货膨胀预期,以原油和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其中NYMEX原油价格已达每桶50美元左右,较最低时的35美元上涨40%以上。商品价格回升,会使我国外贸进、出口额都有所增加。
四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与多国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不断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结算量。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世界经济下行、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我国外贸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美国3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66.3万人,失业率也从2月的8.1%升至8.5%,触及1983年以来最高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0.5%至1.0%的负增长,最近又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调低至-1.3%,是二战后最深的经济衰退。此外,国际清算银行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4.25%。在中国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发达国家情况下,今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可能性很大,这对我国外贸出口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四、物价指数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呈负增长态势,3月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仅上涨0.5%,对CPI上涨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预计二季度CPI负增长趋势基本结束,上半年涨幅将为-0.1%左右,下半年将呈缓慢上涨态势。
首先,金融危机恶化后,各国政府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美、英、日等国家央行在将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同时,又纷纷开动印钞机救经济,加剧了市场通货膨胀预期,使得国际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与此同时,一季度我国M2同比增幅达25.5%,接近1996年高通胀时水平。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市场商品价格已具备在资金推动下上涨的基本条件。
其次,我国生产要素价格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从节约资源角度考虑,一些能源、资源品市场价格还有可能提高。今年以来,南京、天津、上海、北京、广州等许多城市已经上调或计划上调水价,国家发改委也在牵头拟定深化电价改革方案。
第三,为增加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业收益,提高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是落实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和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CPI未来很有可能在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缓慢走高。
此外,由于去年CPI涨幅前高后低,4月份最高涨幅达到8.5%,因此受翘尾因素影响,今年CPI将是前低后高走势。
但是,今年CPI涨幅也不会太大。一是目前我国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紧张状况没有改变,市场总体价格水平难以大幅度提高。二是我国粮食已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全国粮食库存与供应比较充足,市场价格走势基本稳定,特别是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农产品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的作用力将有所减弱。三是3月份PPI同比降幅达6%,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由于上游产品价格降幅较大,因此处于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也就缺乏相应的动力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