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刺激经济,谁是最重一拳?
据多位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一揽子关于房地产的调控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运作之中。政策调整涉及房地产已经没有悬念,唯一尚不确定的是,房地产会不会被列入产业振兴规划的第十项。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在上周的高层会议中,原本暂定为第十项产业振兴计划的能源业被拿下,而房地产被换上。上述知情人透露,难点在于,本次调控虽然对房地产行业有促进作用,但加上“振兴”二字有点牵强,因为大家难免会把“振兴”和“托房价”联系在一起,反而加大了政策阻力。
一位消息灵通的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的确听到有一个计划,但是具体内容没有传出来”,并表示此次消息封锁之严,让他也很意外。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还是获悉,酝酿中的规划,可能涉及进一步减轻供需方金融压力;鼓励地方地产企业重组;顺势推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以及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3年9000亿的投入标准,可能为此发1000亿到2000亿的国债。
从中央到地方
“我正在起草一个重要文件,不抓紧时间的话,也许就过不了年了。”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简称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现得很匆忙。
“今天忙死了,部里原定于下午3点的会,拖到3点半才开——开完后,还有别的会。”1月20日,建设部的另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
此前,在振兴规划将涉及九大产业之后,与房地产有关的各个部门都在加速运转,大会小会、各种研讨不断。大家都知道,在汽车振兴计划之后,肯定会跟着一个房地产,而这个房地产,很可能就是第十个。
但是,凡事一涉及房地产,就会博弈重重,房地产政策以何种方式露面,更是一个大问题。
上头在等、在研讨、在反复斟酌,但地方上已经等不及了。上海、武汉、天津、重庆等地近日都传出消息,已经或即将有相应措施出台。天津第一次明确鼓励外资参与国有建设用地交易,上海正酝酿出台购房退税等“救市”措施,武汉则是购新房超50万元外地人可入户中心城区。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任由地方政策开闸,过一阵子会收不住,全部变了样”。目前上头考虑的,“就是要地方政策套中央政策,中央政策宏观指导,以免地方上出轨”。
而《华夏时报》记者获悉,酝酿中的规划,除了进一步减轻供需方金融压力之外,还“可能加大鼓励地方地产企业重组;业内颇多期待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也将顺势而出;还会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上述人士表示,鼓励地方房地产企业重组并不是要成立一个国有房地产巨无霸,而是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市场化重组。行业集中度高了,也便于调控,“实际上去年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始做这一块了,现在只是把去年的政策进一步强化”。
保障性住房则是之前政策的延续。按照三年9000亿的投入标准,由于地方卖地收入锐减,资金缺口较大,可能为此发行1000亿到2000亿的国债。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则是保障性政策的补充。知情人士透露,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今年将以惠民基金的方式推出,主要支持廉租房,补充其资金缺口,“当时建设部上报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其惠民的因素才会获批”。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向本报记者透露,2007年的时候,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现在只有房地产产业政策,而没有房地产的社会政策。”从房地产纯产业政策,到房地产社会政策转变——2009年,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降价谁买单?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本周二建设部一个内部会议中,姜伟新部长透露说,2008年建设部一共向国务院提交了8个关于房地产的报告。
一位接近建设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年提交8个地产报告,这在建设部内部也是比较少见的。为了房地产业,建设部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但是即便如此,一些核心的利益问题,依旧困扰着政策制定。而这一点在本次最新的政策筹划中也有体现。
据了解,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帮供方减负,其中的可能手段包括减少税率等费用。减负的目的不在于让开发商增加盈利,而是希望通过给开发商减负,缓解其资金压力,最终把房价降下来。
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要将“保地产不保房价”放在重要位置,但让房价降下来,要由谁来买单?政府和企业难免扯皮。
“一个项目,25%的税费加上土地出让金,一共占到总成本的60%。”北京联达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杨少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要开发商降房价,你说税率该不该降?”而多位开发商面对记者也是众口一词:“我们压力这么大,又要我们降房价——他们不能只请客不买单啊。”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培森向记者表示,房地产的确需要调整,但由于之前占款、占地太多,减税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房地产谈不上救,不需要救,不需要刺激。目前还在调整中,房价需要进一步理性回归。”
北京科技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赵晓则向记者表示,目前地价和税费等占到开发商项目成本的50%,而西方国家大概是20%。美国已经率先大幅下调按揭贷款利率。相比之下,国内还很高。
现在的问题就是,“降价谁来买单,如果只是降开发商的利润,开发商就不卖房了,不玩了。这对谁都没好处”。他建议,除了降价之外,还有一些对行业冲击较小的替代手段拉动需求,譬如提高住房品质、改善配套设施。
政策“拉抽屉”
“我的确听到有一个计划,但是具体内容没有传出来。”记者认识的一位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本来人脉广,消息灵通,但本次房地产新政策消息封锁之严,让他也出乎意料。
而建设部的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实际上我们都很困惑,政策时松时紧,我们都说是拉抽屉”,“前一段是松绑,接着松绑态度不浓了,然后是口气很谨慎,现在又有了一系列振兴计划,房地产不动又不行,但怎么动,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徘徊的”。
“我没有搞明白,保地产不保房价是怎么样实现的”,赵晓对此也很不解。市场的核心是价格,房价的大幅度再修正意味着市场崩盘,“房价不稳定,市场怎么样稳定?”
赵晓认为,目前难度在于,又要保地产,又要顾及舆论,特别是广大网民的情绪,所以决策层也更加谨慎。
而孟晓苏表示,保地产又稳定房价,让老百姓都能住上房,这其实并不难。关键就是加大力量建设保障性住房。
“应该有三口锅,让穷人吃上便宜的肉,让富人足够奢侈可以吃鲍鱼。我们现在实际上只有一口锅,只供应鲍鱼,富人足够奢侈可以随便吃,穷人勒紧裤腰带用三代力量才能吃得起,他们当然有情绪。但是,你总不能指望鲍鱼卖10块钱一斤吧?”
孟晓苏说的三口锅,一个是面向有钱人的商品房市场;一个是面向普通工薪阶层的经济适用房;一个是面对穷人的廉租房。“我们现在规定多建小户型,实际是把鲍鱼切小,可供应穷人的菜仍旧太少了。”
孟晓苏十年之前就曾建议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力度,但迟迟没有结果,一拖十年。“如今虽然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点,但是积累的问题已经太多了”,“一直有风声说,还会有更有力的地产促进措施,但迟迟未见结果。大家都在等,都在观望,第二只鞋子不掉下来,大家就不会去买房,经济就拉动不起来”。(华夏时报 郑 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