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起伏的2008年脚步渐渐远去,尽管经济领域的“严冬”仍未过去,不少人仍期待着2009年中国经济的“回暖之势”。
专家认为,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可能已一去不复返,扩大内需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民间投资和消费能否适时启动,将成为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保8”的关键。
危中有“机”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我国GDP同比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回落,回落速度之快为改革开放以来罕见。不少人士认为,目前的经济减速主要是外部环境影响造成的,并沿着从出口到工业生产,再到投资消费的链条向国内传导。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处于苦捱“严冬”的阶段。
短期内,我国外需进一步放缓已无疑问。加入WTO五年多时间来,我国已深深融入全球化并成为重要受益者,但全球经济尤其是货币金融体系也面临着不平衡现象。我国几年前已意识到,片面依赖资源要素成本优势的外向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这次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美国“双赤字”下的负债消费模式也不可持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金融危机意味着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走不通了,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途径。
“危”中同样蕴含着“机”。在严峻的倒逼压力下,我国正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将补齐宏观经济发展的“短板”,创造出正的经济外部性;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油价大幅跳水,为我国适时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机遇;而企业投资需求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全国范围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这将有利于企业更新设备,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内需潜力有多大
短期来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在于拉动民间投资,而长期则依赖于启动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这两者将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8”,乃至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投资角度看,日前出台的扩内需“十项措施”、增值税转型方案以及宽松利率环境,都是促进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外商投资呈回落态势,地方资金来源匮乏,股市萎靡和企业利润下滑影响企业投资资金来源。近期,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幅提高以及中央投资项目占比的提高,显示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效果已初步显现。但民间投资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达70%,能否成功带动民间投资,将成为投资乃至扩内需能否见效的重要指标。
有专家建议,4万亿投资的审批要优先考虑有效拉动民间投资的项目。政府在项目投资上可以与民间资本合作和外包,或在公路、污水处理和农村饮水系统改造等项目上采取“BOT”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若干年后收回成本后交给政府管理;放宽民间资本准入,准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电信、石油和能源、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发挥民间资本对投资的支持作用,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发展。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滞后指标,尽管2008年11月我国消费增速仍在20%以上,但事实上已进入下行区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先前的保增长措施相对更偏重于投资,未来可能出台刺激消费的相关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