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化危为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与时间赛跑,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必须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积极应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走好扩大内需这步棋。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我们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会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住房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形成巨大需求,农村消费有很大的市场,加强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等也需要大量投资,民生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拓展国内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即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四项实施措施,即核准审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确定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进一步加强支持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据初步测算和汇总,通过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建设,从今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与1998年我国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相比,这次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于保障民生,调整结构,促进改革。这些政策措施,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建设;既有利于拉动当前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能有效扩大投资,又能积极拉动消费。
布好结构升级这个局。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减弱,必然引起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在激烈竞争中,我们将一方面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企业,确保不失去我们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努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唯有产业升级才是摆脱困境的最终出路。政府在这方面除了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以形成有利于企业和整个社会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为企业和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创造条件。
谋好转危为机这个招。此次危机在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机遇。一方面,在危机中我国政府可以真正审视一些行业的竞争力与潜力,促进国内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同时,也将积累应对危机的经验,锻炼和培养一批抗风险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另一方面,在此次危机中,欧美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这一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某些门槛和壁垒,通过收购、合并和注资等手段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投资,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利用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契机,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作者:陈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