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要抓住世界经济面临深刻调整的契机,加大对境外投资合作支持力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对外投资合作较快发展。
一是适当加快对外投资步伐。要积极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境外企业。加快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并购国外资产时,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主业,突出实业,谨慎对待金融衍生产品。政府部门在推动对外投资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
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加大公共开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抓住这一契机,用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推动对外承包工程方式多样化,支持工程承包企业和金融企业等联合探索“以工程换资源”。要继续巩固劳务输出传统市场,扩大农民工海外就业,同时扩大海员、空乘、软件设计、医护等高层次劳务输出。抓紧研究出台劳务派出在市场准入、责任追究、风险预警和后果处置等方面的政策,加强外派劳务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分工负责的外派劳务责任体系。
三是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要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和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对外投资管理条例》。下放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和项目投议标许可审批权限,各地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履行职责。统一对外劳务合作和境外就业管理,实行网上办理对外劳务合作项目审查和确认。
四是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和监管体系。国内企业对国外的商业习惯、劳工法律、文化习俗还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还缺乏经验,对外投资人才也相当匮乏。各驻外经商机构要全面搜集和深入分析驻在国的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不断发现和捕捉商机,和有关部门一起,及时编制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的国别(地区)指南和产业导向目录,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督促企业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恶性竞争。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健全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境外企业正常经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积极维护多哈回合已经取得的谈判成果,继续积极推动谈判。积极稳妥推进自贸区建设。充分利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舞台,深入参与国际经贸政策协调。充分利用高层访问和对话机制,妥善处理与美、欧、日等大国经贸关系,深化与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充分发挥联委会、混委会机制的作用,为加强和改善双边关系提供对话和合作的平台。
二是加快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相比,我国沿边的开放还相对滞后。为此,我们初步考虑,把提升沿边开放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突破口,把沿边开放、境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合作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相结合,以重点口岸城市为载体,通过建设若干个边境贸易中心、边境出口加工区、进口资源加工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实现与周边国家的互惠合作和共同发展。
三是促进两岸四地经贸合作。继续深化对港澳开放,支持港澳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影响,支持香港保持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把握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务实推动两岸直接通商。研究建立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安排,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正常化。
四是加强和改进援外工作。加强和改进援外工作,继续全面落实八项举措援非项目,抓紧研究落实我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的承诺,抓好民生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项目。完善援外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援外项目质量、进度和效果的全程监管。
(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保障国内产业安全
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已从微观产品领域扩展到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机制层面,部分重点敏感产业安全风险上升,成为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更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为企业出口创造好的环境,切实保障国内产业安全。
一是统筹各项业务,减少贸易摩擦风险。应对贸易摩擦,要内外联动,交涉与自律并举。通过多双边对话机制和自贸区谈判加强沟通、磋商与交涉,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通过推动商协会与国外行业协会的对话与协商,加强业界合作。继续推动有关国家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自律,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方式,避免盲目的数量扩张和简单的价格竞争。
二是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贸易摩擦应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中介组织、企业要密切配合,共同应对,驻外经商机构要在预警和应对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针对限制我出口产品的不公平做法,要加强多双边交涉,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三是依法实施贸易救济,提高贸易救济效果。在国际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国外产品向我低价倾销的风险也在增加。要在积极扩大进口的同时,加强产业安全评估和产业竞争力评价,密切关注国内汽车、化工、钢铁、纺织、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安全形势,及时调整和制定应变预案。合理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充分发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贸易救济实施中的作用。
(八)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商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继续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做好商务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努力形成促进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要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学习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坚持下去,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成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党建和商务工作实际中去,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这项重要工作扎实做好,不断提高商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建立促进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机制。深刻认识国情、世情,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善于从全局出发,议大事、谋大略。针对商务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机制。总结和把握我国商务发展规律,借鉴国外经验,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商务发展道路,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商务调控政策体系。特办、驻外经商机构、商协会等都要紧紧围绕商务中心工作,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挥更大作用。各级商务部门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主动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和助手。
三是完善商务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各级商务部门都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规范行政行为。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资金、配额、项目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人才强商,着力打造一支符合商务发展要求、适应经济外交需要的复合型干部队伍,地方商务部门也可储备一些小语种干部,派往驻外经商机构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从服务于宏观调控大局的意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服务。
[上一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