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法驻华大使馆网站疑遭攻击 多日不能正常登录 外交部回应/实录 -失业保险改革方案提交 扩大支出范围 -社保基金增仓意愿明显 吸引资金入市 2009行业及公司推荐(附股) -日岛屿欲加入台湾 右翼渲染中国威胁 波兰总理见达赖 中方交涉 -政府补助筛查"问题奶粉"患儿医疗机构 卫生部设基本药物制度司 -中国南极第三科考站下月建成 社科院:今年100万大学生不能就业 -南京查处低价房 称对老百姓负责 地产业救市提案提交到有关部门 -全球就业市场过冬 "万人裁员"层出不穷 或进一步加重经济困局 -燃油税改和油价改革捆绑是种误解 改革后特殊群体利益如何保障 -中国减少采购飞机订单引欧美航空巨头担忧 出口7年来首次负增长
首页>>宏观经济
CPI涨幅持续回落打开降息空间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2 月 12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使得我国一段时间以来的“负利率”现象得以扭转。

专家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仍有调整空间,但抵御通缩风险不应仅指望货币政策,还应在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进资源要素改革等方面多管齐下。

防范通货紧缩风险

CPI涨幅已经是连续7个月回落,并处于去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

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认为,三大原因导致CPI持续回落。首先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输入型通胀压力减轻。其次是前期投资产能释放以及需求放缓,越来越多的商品供过于求,价格涨幅放缓。最后是流动性从泛滥转向收缩,加剧了物价下跌速度。去年10月份以来M1增速持续回落,对物价的累积影响开始显现。

具体分析,食品类价格同比涨5.9%,其中猪肉价格下降9.3%,继续成为食品价格涨幅回落的重要原因。与三季度不同,食品价格回落不再成为CPI下行的绝对原因。

非食品价格涨幅则回落至0.6%,其中水、电、燃料等价格回落最为明显。专家认为,与食品价格的周期性变动相比,非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表明出口企业对国内产品供给的增加,而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放慢也对国内需求增长带来了压力。

尽管2.4%的CPI涨幅仍然为正,但值得警惕的是,11月环比跌幅高达0.8%。高盛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经季节调整后,CPI月环比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而11月的环比跌幅已经达到历史通缩水平。因此将明年CPI的预期由1.0%调整至-0.5%。

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加大

由于CPI涨幅快速回落,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52%计算,目前实际利率为0.12%。这意味着较长一段时间存在的“负利率”状况得以扭转,同时为货币政策留下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李慧勇认为,物价是总供求的集中体现,防范通货紧缩需要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时物价下跌也为更大力度的降息提供了空间。预计未来一年央行将降息108基点,2010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将降到0.9%,贷款利率降至3.96%。

高盛预计,由于CPI和PPI的超预期回落,近期央行再次降息的可能性上升。2009年央行可能会分别下调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200和150基点。

但是,防范通缩不能完全依赖货币政策。银河证券腾泰认为,从历史经验看,我国消费和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要弱于数量型工具。目前全球都处于降息周期,央行降息应适时相机抉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认为,日前中央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等措施,有助于避免物价快速回落。完善金融调控手段,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则有助于扩大货币乘数,增加货币有效供应。(记者 韩晓东)

来源: 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中国CPI前高后低超出预期 专家:有利保经济增长
11月份CPI数据今日公布 可能超预期下降
央行调统司司长张涛:11月份CPI将低于4%
CPI指数进离婚协议 与抚养费增幅直接挂钩(图)
11月CPI本周出炉 投行预测跌至2.9%
财政部提交预算 明年赤字或达2800亿 投行预测11月CPI跌至2.9%
社科院预计:今年中国CPI为4% 明年还将继续下行
11月主要经济指标下周公布 专家预计CPI涨幅低于3%
专家:个税年前调整可能性不大 应当与CPI挂钩
11月经济数据前瞻:CPI再回落 出口或大幅下滑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国家海洋局出台海十条:个人和外资可开发无人海岛(图)
人民币国际化迈步 长三角力争国际结算试点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