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解读北京奥运“后劲” 称奥运泡沫正在破裂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8 月 28 日 |
|
如何经营“鸟巢”?
主持人:
说到“鸟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电话了解一下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恒利先生。
张先生,您好。
张恒利(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您好。它的
主持人:
首先我们知道,“鸟巢”的投资是巨大的,34.65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投资主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张恒利:
国家体育场是一个公私合营的项目,是由中信联合体的四家公司,中国中信、美国金州控股集团、北京城建等投资了42%,政府给予一次性总投资58%的补偿,是这样一种公私合营的项目。
主持人:
这个投资主体是58%由政府出资,接下来就是运营的问题了,在奥运之后由谁来运营这个国家体育场?
张恒利:
公私合营的项目的定义就是在投资比例确定的同时,政府授予中信联合体30年的经营权,30年当中你有本事挣多少钱政府不要,你亏多少钱政府也不管,30年之后把这个场馆无偿地交给政府。
主持人:
这30年里面如何能够让它连本带利的都返回来,恐怕是接下来这样一个联合体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让它很好的盈利。
张恒利:
其实在投标之初我们就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运营方案了,所以这个运营方案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但是我们把这里面的内容逐渐地进行丰富。我们在建设阶段,原来我们也计划着有一些经营,目前为止,国家体育场在建设阶段我们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收益,就是通过我对赛后经营权利的预售,提前在建设期盈取一些合作的物资,这样用于国家体育场的建设,从而减少我的投资。
主持人:
张先生,您给我介绍一下,因为现在刚刚投入使用,“鸟巢”一年的运营经费会是多少钱?
张恒利:
我们大概加上人工设备维护大概有五千多万块钱。其实我们赛后的成本是一部分,但是我们在建设的初期就比如说在我们的设计阶段,我们就已经考虑了这些成本的问题,比如国家体育场在前期,我在设计的时候我的理念,就是在满足奥运会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考虑将来运营的需要,因为赛时的功能和赛后的功能可能会有一些冲突,所以我们在满足奥运会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将来运营的需要,所以做了很多的预留。比如像“鸟巢”南侧基座下,那个空间我们留了九米的存高,但是赛后我想给它加一层板,这样就把它变成两层,就是我的商业面积等于扩大了一倍。为什么要拆了它呢?因为国家批这个项目的时候,总的建筑面积是有规定的,如果说一次性做完,它可能就要突,所以赛后要进行改造。
主持人:
所以你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想方设法的挣钱了。我最后一个问题,因为你们的经营期限是30年,对30年连本带利全都回来,你们有信心、有把握吗?
张恒利:
比较有信心,因为为什么呢?一个硬件的条件比较好,北京的奥运会又是非常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所以借着这个无形资产巨大的知识产权这种价值,还有一个我觉得我们将来的运营权,我觉得主要的任务是吸引大量的人流到我们体育场来,所以这样我觉得前景还是比较好的,而且中国的特别是北京的文化和体育环境在逐渐地变好,我觉得这都是我们比较乐观的地方。
主持人:
好的,谢谢张先生。
奥运场馆的运营要多元化
陈会长,刚才张先生是从一个商业的角度来给我们讲了一下“鸟巢”未来利用的前景,但是我们更多的是考虑了“鸟巢”的社会功能,就是作为奥运之后,作为全民健身这么一种发展方向,我们怎么去很好地利用包括“鸟巢”在内的各种各样在奥运期间建设的场馆?
陈剑:
这次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大量的场馆,涉及到37个场馆,31个在北京,北京可以说在很长一个时期以内,这些场馆能够应对各种各类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但是它跟社区、跟普通的一些市民能够参与,这还不完全一样,它这里面刚才说了,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有些是要对市民开放的,作为公益的一部分,有些可能还要收取一些费用,就看怎么运营。
主持人:
就是对市民开放也不见得就一定要是一个公益项目,比如说我要去游泳,它不可能免费让我去游,我可以支付一定的成本之后我再去游,怎么很好的从这方面去利用?
陈剑:
各个国家在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设施的后续利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应当说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些国家运用的比较好,有些国家还是有问题的。
主持人:
是利用好的多,还是利用的不充分的多?
陈剑:
不充分的还是比较多,比如像上届的奥运会雅典,它的大型体育设施有22个,按照我们现在了解的材料可能有21个场馆都没有很好的利用。
主持人:
人家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就是我们能不能避免前车之鉴?
陈剑:
这个是这样说的,我们北京奥运会从筹办之初就考虑到赛后利用,应当说做了很好的准备,但是能不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现在我们应当这样说,还拭目以待。
主持人:
什么因素会影响到这些奥运设施主要是奥运场馆很好的为民所用呢?
陈剑:
这里面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最重要的是它的成本,开支非常高,非常大,我刚才不太清楚张先生怎么说的,反正我们了解,像“鸟巢”一年的运营成本可能都在五千万到七千万这么一个数字。
主持人:
比如说以“鸟巢”为例,你只有多让人去用,然后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笔钱不是才能回来吗?
陈剑:
这里有一个活动,它不能吸引人,你的活动还要吸引人才行,所有很多国家在这方面有些很好的经验,有些是和职业体育赛事相结合,有些比如像慕尼黑奥运会,它奥运会完了以后用盈利的钱搞奥林匹克基金,来一些资助大型的体育赛事,如何来面对社会,弥补它的一些亏损。还有一些就是场馆的多元化,除了大型体育赛事以外,各种各类的文化活动、会展都可以利用这样一些场馆,使它多元化也避免单一的功能,克服它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所以更多元化以及和体育赛事相结合,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就是无形资产的出售,比如冠名权、豪华包厢都是场馆运营的一些措施。
主持人:
刚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像“鸟巢”,像水立方这种大型的投资作为标志性、地标性的投资,比如说像一些大学里面的场馆,又可以怎么去用它?
陈剑:
大学的场馆仍然要有一个成本的维护问题,大学的场馆可以更多的用于大学,体育健身,体育课,用于一些赛事和体育活动,但是这里面仍然也有一个如何在这之间找到平衡,就是投入与产出之间找到平衡,就能够为社会、为公众、为大学的体育服务,同时又能够保证有足够的运营成本。
主持人:
从历史上来看,奥运会的主办国在奥运会结束之后都要面对一个如何很好地利用奥运会留下来的场馆,和妥善去处理如何让场馆发挥公益和商业价值能同时发挥的作用?
陈剑:
我刚才说了,这是一个事业性的难题,很多主办城市都遇到这样一个难题。
主持人:
好,您现在收看的是《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1+1》,在这个节目的上半节,我们讨论的是在奥运会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去很好地利用奥运会留下来的场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们将关注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主办国的经济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简略地回顾一下在历史上奥运会的主办国在奥运会结束以后经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短片2:
在过去的十届夏季奥运会中,有五届主办国都在奥运会后出现过经济衰退的现象,特别是和我们临近的日本和韩国,在奥运会后的第二年,经济增长率下滑幅度接近一半。而香港汇丰银行的数据也显示,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加拿大等国,GDP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实际上对举办国而言,“后奥运经济”并非意味着一蹶不振,希腊就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样本。
Stellos Korkidis(希腊驻华大使馆旅游参赞、奥运随员):
奥运会使得主办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主办城市可在全球版图上重新定位自己。
解说:
的确,2004年雅典奥运会所带来的旅游效应并没有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而消退,2005年和2006年,来希腊旅游的游客数量分别增长了5.6%和8.44%,其中仅在2005年,希腊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就高达110亿欧元。到了2006年,只有1100万人口的希腊更是接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1570万名游客。
同样受益的还有巴塞罗那。1992年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的旅游收入占当地GDP不到2%,但奥运会之后,这座港口城市从新建的饭店121处体育设施中持续受益。1993年,巴塞罗那在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中的排名就由之前的16位跃居到第三位。如今,每年吸引的游客达三千万人次,旅游创汇成为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除旅游业之外,作为奥运会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奥运场馆也是奥运会后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代价巨大、耗资不菲的奥运场馆何去何从,将直接影响着“后奥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悉尼,早在建设初期,举办方就考虑到了赛后奥运村的商业开发。占地640公顷的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开始向综合性的体育、文化、商业中心转化。2005年到2006年,奥林匹克公园共吸引了11亿澳元的投资合同,这笔钱继续用于新建多个住宅和商业项目,此外,每年这里还会举办上千次大型活动,吸引到的游客达到七百多万人。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所副主任刘德谦也认为,虽然奥运会期间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无法精确把握,但从长期来看,奥运会一定会对举办国的旅游业和整个经济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刘德谦(社科院旅游研究所副主任):
世界各国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它奥运期间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是多因素促成的,有的在奥运年下降,有的在奥运年上升,所以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解说:
虽然旅游仅仅是经济的一个方面,但是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奥运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的影响绝不是简单的衰退或繁荣,后奥运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政府的远见和采取的措施。 |
来源: CCTV |
|
相关文章: |
|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