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一航、中国二航整合而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新中航)即将挂牌,大飞机项目再次提上日程。
“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逐步上轨,将给我们带来10年的发展机遇!”昨天,宝钛股份一高层向记者如此感慨。不仅仅宝钛股份,持同样观点的还包括西飞国际、成发科技等上市公司。
大飞机带来市场商机
钛金属一直是航空制造业的重要金属原料。相关资料表明,一架双通道飞机的用钛量可达上百吨,例如一架波音787用钛量可达到136吨,而一架A380用钛量可达146吨。
但从目前国内钛金属市场的情况来看,航空业钛金属消费量比例很低。我国航空业用钛量不及全国钛总量的10%,化工行业则是国内钛金属消费大户,用钛量占全国钛金属总量的38.6%。此外,体育休闲类产品的用钛量也远超航空业,用钛量占到了23.5%。
“受制于本国航空业发展,尤其是受大飞机项目空白的掣肘,国内的钛金属消费一直集中于低端民用,总的市场需求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宝钛股份董秘郑海山告诉记者。
据国际航空权威组织TheAirlimeMonitor预测,2008年~2010年商用飞机交货量将分别达到1037、1086和1205架,其中,用钛量相对较多的双通道飞机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12.65%上升至2010年的20.75%,且将持续上升。按此计算,2008年~2010年仅双通道飞机一个单项的用钛量就将达到近7万吨,而产量居于世界第一的中国14家企业去年钛金属总产量只有4.52万吨,市场潜力巨大。
上市公司提前部署
宝钛股份扩张产能的部署在今年初就拉开序幕。一月,宝钛股份完成增发,募资约15亿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耗资4.75亿元的钛带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郑海山向记者介绍,公开增发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会拥有海绵钛产能1万吨,熔铸和加工产能2万吨,公司在未来三年将会成为全球前三强的世界级一体化钛业公司。
而宝钛股份2010年的钛产量将达到1.6万吨,同时,在保持总量提升的基础上,航空用钛占比将从2007年的30%提高至50%左右,民用钛材将从2007年的35%下降至2009年的12%,产品结构完全改变。
核心公司潜力巨大
同样受制于航空业发展的还有飞机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大飞机项目的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市场对飞机零部件的需求。同时由于核心技术尤其是飞机发动机技术的落后,使很多计划只能停留在图纸上,而不能反映在产能上。
业内人士指出,可以预见未来5年会有数百亿元投入到大飞机项目中,这将使核心航空制造类上市公司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西飞国际刚刚公布了一份亮丽的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154%。业内将西飞国际的业绩大幅上升归功于整机生产线资产的注入,而这一决定将西飞国际从一家主营业务为飞机零部件生产的企业,升级为一家具备生产整机的企业。
据介绍,去年7月,中国一航已对旗下的民机资产进行了整合,西飞国际与成飞、沈飞成立了合资公司,西飞国际成为新中航大型飞机资产的整合平台,在其中发挥中心作用。
同样位于成都的成发科技,也在酝酿改变销售重心,2007年外贸航空产品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4.67%,且呈现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不过大飞机项目的上马,将使公司开始调整内外销比重,国内市场也第一次具有了魅力。(记者 李伟铭 实习记者 唐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