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楼市的萧条,有关银行金融风险的讨论日渐增多。虽然深圳大面积断供的说法并不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违规扩张,正隐藏着种种风险。
通过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用于购房、购车、装修、教育等用途,是近两年流行的做法。在股市、楼市大涨的背景下,曾有不少人通过抵押贷款方式盘活了资产,但却将这笔钱用于股市、企业融资,甚至挪用投入发放高利贷等国家不允许的领域。
去年11月,央行曾发布报告,对抵押贷款类业务发出了预警,认为违约风险有了抬头的趋势,要求各银行收紧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办。
然而,记者近期了解到,部分银行仍在违规扩张抵押消费贷款业务。
专款因何没有专用
所谓抵押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指定消费用途的个人贷款,这种贷款以借款人的自有房产作为抵押物。对借款人来说,不需要将自有房产变卖即可获得一笔资金,而且,抵押的房产依然可以出租或自住。
在银行的业务中,需要房产抵押的消费类贷款原本并不是一个能做大的业务,因为监管机构出于防范风险考虑要求贷款必须有明确用途,比如用于购房、购车、教育、旅游、装修、经营等有限范围,“专款专用”是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购房有按揭贷款,购车有车贷,旅游、教育、装修所需要的资金量一般不会太大,因此,抵押消费贷款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但是,在近两年,这个原本不可能做大的业务却出现了高速的发展。
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就曾对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做过一次追踪。
“我们调查发现,在2007年10月之前,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非常快,最高峰是在2007年1月和4月,抵押贷款在整个消费贷款中的比例一度达到了52%。”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告诉记者,在这部分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股市等渠道,而不是进入消费领域。
张寅觉得,如果股市一直在涨,这部分资金就比较安全,但如果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这些贷款出现呆坏账的风险就会迅速增大。
从今年1月开始,股市已经从6000点跌到了2700多点,与此同时,楼市也出现了交易量下跌、部分城市房价下跌的迹象。在这种形势下,抵押消费贷款的流向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一部分进入了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甚至还有的进入了民间高利贷市场。
这是一个利益同盟
在这个背景下,银行是否意识到了风险?
“从去年年底开始,抵押消费贷款的门槛就提高了。”安家世行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与其合作的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政策还比较宽松,贷款能够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
在中宇慧通担保有限公司,一位业务员表示,如果直接找银行办理抵押贷款,银行肯定不会受理,需要通过担保公司来进行操作,因为“有些事情不能言传”。
这位业务员告诉记者,银行对抵押消费贷款业务是收紧了,但与该公司合作的好几家银行都在继续做这个业务,“贷款肯定能打到你的账户上”。
不仅如此,一家大型担保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即使是未还清贷款的房产同样也能做抵押消费贷款,可以由担保公司为其垫资将未还清贷款结清,然后申请贷款,借款人只需要付出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而这种方式就是变相的转加按揭,是已经被明令禁止的业务。
“能做抵押消费贷款。如果是贷款用来买一手房,钱是打入开发商账户,如果是买二手房,钱就打入借款人自己的账户。”中国银行贷款部一位工作人员称。
在深圳发展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建议记者找一家担保公司来操作,并表示贷款肯定能打入借款人账户。
北京一家知名担保公司的业务员更是明确告诉记者,与其合作的几家银行的抵押消费贷款都能打入借款人账户。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很多企业就通过抵押消费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而只要贷款进入了借款人账户,银行一般都没有严格的后续监管,完全由借款人自由支配。
从记者对十几家银行、担保公司的调查来看,农行、建行、浦发、光大等银行都明确表示不再办理抵押消费贷款业务或提高了门槛并加强监管,但仍有部分银行将贷款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对于贷款用途也并没有真正限制。而按照规定,抵押消费贷款是不能打入借款人账户的,贷款必须得到贷前、贷后的严格监管。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利益同盟,担保公司、中介公司会根据借款人的需要帮助其制作假材料,银行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借款人得到贷款,中介公司赚取服务费,银行则放贷挣利息。风险似乎被所有人遗忘了。
违规操作是否会带来次级债风险
早在2006年12月底,中国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严格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
此外,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个人消费信贷管理,防止消费贷款变相流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借款人动因、贷款用途、还款来源等情况的审核,对不能提供合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的客户不得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2007年9月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359号文件——《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发放贷款额度随房产评估价值浮动、不指明用途的住房抵押贷款。
对于抵押贷款的审批,银行系统有明确要求,比如贷款不能打入借款人账户,比如要明确指定用途等等,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些规定很多时候流于形式。有些人贷款用途是装修,结果却将贷款投入了股市。有些人贷款用途是买房,实际却是用于经营,甚至是放高利贷。
“对银行来说,只有将资金贷出去才能够盈利。出于盈利冲动,一些银行往往会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吸引一些还款能力、信用水平不那么好的客户。”一位金融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说,在楼市上涨期,金融机构、客户都会认为能够低风险地获利。金融机构会认为,即使出现还款问题,也能够通过处理抵押的房产避免损失。而借款人觉得,即使发生还款困难,还能够转加按揭变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
但是,如果楼市出现萎缩、观望甚至降价,情况就是另一番景象。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不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都出现了销售困难的情况。如果这个时期借款人还款出现问题,银行将被迫拍卖其抵押的房产,但房产可能长时间卖不出去,或者售价低于成本。如果银行处置大批抵押房产,又会因为增加供给而造成市场进一步恶化。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前车之鉴。由于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美国的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为那些信用等级达不到贷款要求的低收入人群提供了次级抵押贷款。然而在楼市降温的情况下,无力还款者大量涌现,导致了次贷危机,金融业损失巨大。
如今在房地产市场形势大不如前的情况下,抵押消费贷款的违规操作是否会招致中国版次贷危机的风险? 本报记者 李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