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首次跃至国家层面 现代服务业打头 区域规划或年内出台
长三角两省一市人民期盼已久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昨天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对促进长三角区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报记者连夜采访了沪、宁、杭三地专门研究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新出台的《指导意见》的意义。
上海带动中西部可持续发展
一体化为全国区域发展探路
昨天傍晚,上海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主动联系到记者,十分欣喜地告知国务院审议通过《指导意见》的消息。他认为,该《指导意见》起步晚于国家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的起草,而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率先获批,这是为了促进长三角新一轮的区域发展,并通过长三角区域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郁鸿胜认为,该《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解决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长三角区域面临着怎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问题。去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突破了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以上,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但是,阻碍长三角发展的最大问题是体制和机制的障碍。该《指导意见》的出台,是从体制上、机制上为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寻求突破,从深层次上破解长三角的发展难题。
他认为,该《指导意见》的获批,推进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东、中、西部的联动发展,而且有利于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从全国的眼光来看,长三角发展还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带动整个中西部发展进步才是目标。所以说,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今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徽视察工作,提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分工。这表明党中央对长三角发挥更大的辐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看,正从过去的几个大城市领先的极化发展,发展到如今的有一批城市群的泛化发展。过去的珠三角,现在已经发展为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地区已经发展成了环渤海区域;北部湾地区已经扩大为泛北部湾区域;同样长三角也已经扩大到泛长三角区域,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和态势。
在当前的开放条件下,长三角和泛长三角区域的合作有利于向国际合作迈进。郁鸿胜指出,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必须要有一个综合载体,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利于增强两省一市的抗风险能力。两省一市可以通过取长补短、协调发展,促进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提高等带来的风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还可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提供新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