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尚未进入高潮阶段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正在实施和拟实施资产重组的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共有13家,所采用的形式包括借壳上市、资产置换、A股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涉及资金280余亿元。
不过,王智勇表示,目前上海国资整合带给市场的还多是投机机会,很多重组事宜或未启动,或迁延日久。只有真正将主业资产全部上市,提升A股市场的资产质量,才能既给证券市场带来重组后的价值投资机会,也标志着上海国资进入全盘证券化时代。以巴士股份(5.92,-0.07,-1.17%)与久事集团、上汽集团之间的资产置换为例,虽然置换和注入方案已出台数月,但仅停留在纸面上。巴士股份有关人士告诉记者,8月还将召开董事会,根据最新的资产评估结果讨论最终重组方案。
据了解,目前上海国资委的工作主题还是“规划国资布局结构和选择主业”,上市事宜仍排在其后。比如在7月21日,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专门召集了国有集团党委书记和机关处以上干部参加的会议,要求按照即将出台的《若干意见》,加强国资布局结构调整的规划,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加快主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业核心竞争力。
张冬云认为,目前上海国资改革仍在做基础性工作。去年底至今,上海国资委在旗下资产的主业制订上才刚刚分两批公布了所属24家出资监管的国企集团主业,而投资类企业集团(第三批)、科研院所(第四批)的主业目录还在制订中。上海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此前在《上海国资》上撰文称,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的48家企业集团涉及79个行业,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国资欲从如此大规模行业中实现资产退出,自然并非一日之功。
此外,从等待证券化的上海国资数量依然巨大这一情况来看,目前的国资重组也仅到“中游”。在今年2月召开的上海国资系统干部会议上,上海国资有关人士称,截至2007年底,上海国有资产总量为9600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占7成多,约为6912亿元。根据《上海市十一五国有资产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2010年上海国资至少将有30%以上的经营性资产集中到上市公司,而目前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比为20%左右。也就是说,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上海还需上市10%的经营性资产,约700亿元,这还不考虑上海国资总量每年两位数的同比增幅。
还有分析人士则关注得更长远。他说,“上海国有资产的质地都很好,一旦上市,将拥有前所未有的金融平台和发展机遇。但管理体制依旧是最大瓶颈,包括股权激励、薪酬市场化等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均要考验上海国资的智慧。”
或为全国棋局“试点”
王智勇认为,此轮上海国资整合并非是上海特例,而是全国国资整合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视为央企大规模整合上市前的地方试点。
据媒体报道,目前至少有包括沪、豫、浙、粤等12省市的国资部门下发了通过资本市场整合地方国资的文件,并制订了到“十一五”末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时间表。截至2007年底,地方国企资产约17.88万亿元。即便2010年前只实现10%的证券化,可注入A股的地方国资至少也有1.79万亿元。
就上海本地因素而言,张冬云说,上海国资面临资本平台与产业优势明显不匹配状况,这种不匹配主要与行业资源过于分散、部分优质行业资源未进入上市公司等因素有关。今后,围绕“四个中心”建设,金融、房地产、商贸、文化传媒与医药流通产业等将是上海国资整合的重点领域。
在具体的上市路径选择上,海通证券宏观研究部经理陈露表示,上海这轮国资改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利用壳资源,在主业经营不善、资产被剥离的同时,控股公司优质资产装进壳公司,比如巴士股份;第二种是资产注入型,如三爱富(10.25,0.02,0.20%)。第三种是整体上市,如外高桥(13.67,-0.40,-2.84%);第四种是产业链整合,如上汽集团。
至于对国有集团非主业资产的处理,王智勇认为,企业将通过改制、放小、集中处置和向以其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转让等方式逐步剥离。本报记者 王进 上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