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步伐并未受到地震影响 防范国际市场引发的传染性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央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央行今年慎用加息手段,对存款准备金率则延续几乎“每月一调”的频率。6月7日,在5月经济数据发布前夕,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我国今年以来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7.5%的历史高位。“这表明宏观调控步伐并未受地震影响,回收过剩流动性和积极防止通货膨胀的政策没有动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在保证金水平已经较高时再度提高,此举将有效地收缩流动性。
金融市场总体平稳
央行日前发布的5月份金融数据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并未受到地震灾害的明显影响,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其中,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稳步增长,当月新增贷款持续增加,银行存款大幅增长,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据申银万国宏观经济部门测算,以信贷规模季度调控后“季初效应”来判断,5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应在2800亿元左右。5月新增贷款仍然同比多增712亿元,创近年同期新高,主要是因为监管部门适当减弱了对地震灾区的信贷控制,“五一”改为短假期也增加了银行信贷投放的实际天数。
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6%,增幅比上年末低1.2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16个百分点。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185亿元,同比多增712亿元。1至5月共投放人民币贷款21133亿元,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占今年全年调控计划的58%,基本在可控范围之内。
从紧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今年以来,货币当局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正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力度,金融调控取得显著效果,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和金融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继续保持稳定,促进了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在年初召开的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要从2003年以来持续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和2007年7月提出的稳中适度从紧货币政策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当前抑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应当从越南近期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应继续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出现全面通货膨胀。
据悉,自去年起,中国就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基准利率,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得显著效果。
防范金融风险为第一要务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将“防范国际及周边金融市场动荡引发的传染性风险”作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要务。
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在第11届科博会上表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金融风险的存在。”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风险积累的结果,与其监管安排和运作机制密切相关,对发达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则也是一次及时的质疑和深刻的检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更是难能可贵的参考。
近期邻国越南因通胀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全球通胀的加剧,都增加了中国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胀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问题,也正在逐步取代经济低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所关注的重点。
毫无疑问,国际金融形势考验着我国的金融调控能力。同时,由于冰雪灾害以及地震灾害所引起的投资力度的加大,会对物价上涨带来新的压力,对偏快的宏观经济形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给金融形势带来新变化,这进一步给中国金融调控提出新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表明,中国流动性过剩压力比过去有所加大。相比一季度,5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反弹。这一表征市场流动性的数据显示出当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过多的流动性将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未来调控压力依然不减。(刘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