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发展差异拉大的趋势尚未得到遏制,以2007年人均财政收入计,深圳的人均水平相当于河源市的63倍。日前,省情调研中心发布了《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两份调研报告。
欠发达地区多生态脆弱
调研报告表明,从2000年到2006年,广东东西两翼与珠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由3倍扩大到4倍。而51个山区县(市、区)与珠三角的差距仍然保持在5倍。
2007年,以人均财政收入计,深圳为4605元,而最低为河源73元。深圳的人均水平相当于河源市的63倍。
研究人员发现,人均GDP值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欠发达地区受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明显,多属于生态脆弱地区。
此外,梅州等广东欠发达地区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专家还指出,欠发达地区“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但官员选拔培训等机制不尽完善,政府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欠发达地区人才要素的积累也难以形成。2007年,每万人口拥有科技人员数,发达地区是欠发达地区的近5倍,且大部分聚集在非生产经营系统。
产业转移困难重重
近年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路,是强调产业转移,这成为广东地区近几年主导的方向。但强调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做法,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出台政策的限制。
另一方面,就广东省而言,企业地区转移方向分散,没能与原有行业集群、产品配套以及产业链条相衔接,搬迁后反而弱化了行业竞争优势。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此外,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产业转移遇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适度弱化经济增长评价?
有专家认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结构调整的重点仍是产业结构调整。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应选择第二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发展。也有专家指出,造成这些地区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受生态环境因素制约明显。解决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能主要依靠产业转移,而应当有新思路。
《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指出,政府应根据区域承载的功能制定相应的发展评价指标。实行全省范围的弹性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应适度弱化经济增长的评价。引导生态脆弱和生态敏感地区的人口逐步自愿平稳有序转移,推进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定居为核心的城市化。
■数字
从2000年到2006年,广东东西两翼与珠三角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由3倍扩大到4倍。而51个山区县(市、区)与珠三角的差距仍然保持在5倍。
2007年,每万人口拥有科技人员数,发达地区是欠发达地区的近5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