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无奈与机会
在姚玉平看来,那些卖掉的企业实际上就是倒闭了,不过,他也认为“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虽然现在苦苦支撑,他仍然愿意相信,只要熬过这一阶段,将来会迎来转机。
汪勇也说,本来盛泽企业很多会参加这样那样的交易会,但是当利润薄了,就需要节约开支,能不去就不去了,这样又形成了恶性循环。他说,企业持续地没有合理的利润,不要说研发高新产品,就连有点技术含量的新品都很难开发。“一旦有很少一部分新品好销,大家就一窝蜂地跟上去,到后来,大家都没钱赚。”
汪勇希望本地商会和有关部门设立奖励性的基金来支持中小企业搞研发。更多的企业主则感叹税收问题,认为在行业利润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对于纺织行业的税收应该减少,给企业留下生存的空间,至少给产业升级留下缓冲的时间。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理事长胡克勤说,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对不同产品实施“保护价”,建立“最低价格”表,供全省印染企业参考,以便使其定价做到心中有数,共渡难关。
也有一些苦苦支撑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转型之路,在盛泽镇胜天经济开发区,中天喷织生产部的负责人俞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开始部分淘汰那些不盈利的低端生产线了。
不少规模纺企在转型中显现出了优势。同在盛泽的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去年刚刚上市的纺织企业,目前共有1459名员工,其中科研开发人员达到了136人,比例在9%左右。该公司去年开发的新品达到72种,其中有20多种新产品入围“2008/2009中国流行面料”。 坚持科技创新成了企业突破困局的基础之一。
盛泽当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盛泽生产规模最大的50家丝绸化纤织造企业中,绝大多数都像新民纺织这样在科技创新上花了大力气,走上了差异化竞争的渠道,产品差别化率超过80%。这些企业生产的纺织品大多属于附加值较高的中高端产品。与常规面料相比,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在10倍以上。
一些以往专做外销的工厂,也开始纷纷把目光盯在国内市场。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说,中国纺织产业已经发展相对成熟,内销已逐渐成为纺织产业发展的增长引擎,国内市场将是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行业洗牌在即
日前有消息称,信息和工业化部已下发了一份旨在解决纺织行业当前困境的意见函,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其中包括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从11%回调至13%等。
不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中心主任孙淮滨说,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消息。他表示,现在纺织企业两极分化非常严重。2007年企业经历了多次调整,不同企业的承受力不同。产品附加值高、有自己品牌、产业链条比较长的企业面对调整时承受力更强一些。
一些大中型纺织企业主略显乐观,他们认为,现在产能过剩,肯定要关停一批工厂,但如果能在这时挺过去,以后的日子可能会好起来。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长三角的纺织业即将经历一次洗牌的过程。
“五六年前,绍兴县每年产能大约是35亿米,但现在达了170亿米,几年间整整番了5倍,纺织面料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10。”曾担任绍兴县副县长的浙江大学航天电器与微特电机研究所教授郭吉丰说。郭吉丰现在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绍兴县2007年有纺织企业3000多家,占全县工业企业总数的80%,贡献了全县工业企业59%的利润总额和64%的财税收入,也让绍兴县跻身全国10强县。但是,2007年绍兴纺织业共生产170亿米布,总利润为39.72亿元,平均每米布的利润为0.2元,分摊到纺织、拉丝、织造、印染到市场管理等环节,利润仅为每米几分钱,相当多的企业已经陷入亏损。
“目前,整个纺织行业内忧外患,喊了多年的‘狼来了’,现在狼真的来了。”郭吉丰教授说,行业内存在无序竞争,供大于求;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美国经济不景气等不利因素都聚合在一起了。
郭吉丰进一步指出,以绍兴为例,现在纺织企业有3000余家,近2/3企业没有商标品牌,一流机器生产的东西只能卖“三流”的价钱。此外,纺织业设计保护不够,创新的花样刚出来就被模仿,很多工厂只能充当代工点,既没有设计,也没有销售。现在,虽然大家集体意识到创新和品牌,但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困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