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 辨证看待
“富煤、少油,有气”的资源禀赋,导致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结构中占比超过70%,并提供了超过60%的化工原料;与之相应的则是,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供应缺乏保障和高油价,已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
为此,2007年1月发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提出“有序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为后十年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并将“石油替代工程”列入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设重点。
也有些专家对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作为公认的技术、资金密集型项目,煤制油每吨产能投资在1亿元左右,风险高。中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大,但人均较少,煤间接和直接制油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分别低于30%和50%,浪费严重。
此外,合成一吨油的耗水量在10吨至12吨左右,每吨产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原油精炼工艺的7倍至10倍左右。
对此,李永旺告诉记者,煤直接、间接液化制油每吨产品分别耗煤3.5吨、4.2吨左右。按当前的煤炭坑口价格综合测算,当每桶油价超过45美元时,即有利可图。如果达到300万吨的经济规模,加上催化效率的改进,成本还可降低。
张双旺分析说,从国家能源安全层面看,发展煤制油产业意义重大,而且污染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清洁生产克服。至于技术风险,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煤制油技术产生时相比,眼下我国的化学工业技术、装备已不可同日而语,技术风险较低,产业化周期也将大为缩短。
并且,如果从开采、精练等环节计算,生产成品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不低。与火力发电站相比,煤制油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70%以上。
使用化石燃料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科学的对策是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推进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技术、完善链条,尽可能的按照政府提出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要求,提高能效、降低水耗,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