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沉默的海啸”正席卷全球。自2008年年初以来,国际稻米市场的大米价格已上涨了3倍多,而据世界银行的预测,粮食作物的价格在今明两年会居高不下;2015年之前,大部分粮食作物都可能保持在2004年的价格水平之上。
这意味着,长达30余年的低粮价时代宣告结束,我们将不得不为生活所必需的食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此番粮价上涨,从根本上是源于能源价格的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数据,2006年全球粮食产量为20.129亿吨,2007年估计为21.085亿吨,增幅为4.7%,由此可见粮食的供给并没有出现缺口。但是今日之粮食价格与能源价格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飙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下游制品的价格,农机动力和化肥等投入要素紧跟石油脚步,从而推动了粮食价格的上涨。此外,石油价格的高涨也刺激了对生物燃料的需求。据统计,目前有大约1亿吨粮食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而2007年全球粮食储备总量仅为3.09亿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汽车与人争吃粮食的局面。
具体到近两个月国际粮价的飞涨,则主要“归功”于一些国家的出口限制以及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为保证本国供应,控制国内通货膨胀形势,越南、印度等一些主要大米出口国今年纷纷限制大米出口,这造成了国际市场上大米的进一步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而美国为应付次贷危机而连续降息,释放出大量的热钱,这些热钱为了躲避风险从证券市场逃出转而进入商品市场。根据花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有700亿美元新增资金流入包括石油、金属和农产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当数量庞大的热钱流入有限的商品市场,价格就严重偏离了供求基本面,农产品期货价格随之出现非理性的飙涨和剧烈波动。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三种农作物的产值达到926亿美元,而其产值的一半被农产品期货买家持有。可以说,华尔街的投机家正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囤积居奇者,而他们的投机行为对粮价上涨起到了莫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中国迄今还没有陷入这场国际粮食危机,这源于中国高达95%的粮食自给率和政府对粮价的管制。温家宝总理4月初在河北考察农业和春耕生产时表示:中国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1倍。这让我们感觉心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置身事外高枕无忧,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食品结构的升级,我们会需要更多的粮食,而各地关于农民抛荒、工业项目侵占耕地和极个别国家粮库虚报的消息,更让人为之忧虑。
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人必须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要进一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当下最重要的,是恢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可控的范围内适度放开粮价,通过供求来形成合理的粮食价格,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至于加大农业投入、推广优良品种、扩大水利和农基建设等,则是农业政策题中应有之义,而粮食的流通运输问题则呼唤垄断多年的铁道部门改革。理顺粮价、促进生产、保护耕地、改革流通,唯其如此,才能保障十几亿的中国人口免于饥馑,保持社会稳定发展。 (宋兆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