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处在珠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很多人担心南沙石化项目的建设会对南沙现有生态环境和周边城市带来较大影响。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副主任杨卫国博士和暨南大学环境工程系副教授潘涌璋博士。
专家认为,南沙的环境容量可利用量较大,石化园区废水在深海排放不会对周边城市造成不可接受的环境影响。
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环境影响
杨卫国博士告诉记者,发展石油化工业,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为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主要是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主要为可利用环境容量,也就是环境能否接受所进入的各种污染物质。
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考虑,南沙在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南沙区位优势明显,有深水港,是石化行业发展的理想之地。其次,南沙开发强度较低,没有形成大片的居住区,也较适宜发展工业。另外,南沙地区水资源丰富,可以为石化工业提供足够的水源。最后,环境容量可利用量较大,特别是水环境容量,如果考虑石化园区废水在深海排放,水环境容量不存在任何制约。
杨卫国认为,由于南沙处在珠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有人担心建设石化项目后会对南沙生态环境和周边城市带来影响,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炼油企业和石化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系数及污染物排放系数远低于国内同类企业,按这种水平建设的石化企业,在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等地,都有和城区及大的居民商业区毗邻的实例,企业对城区和居民的影响可以满足比我们严格得多的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
杨卫国强调,关键的问题是上什么样的石化项目。如果是上国内一般技术水平的项目,不仅南沙不能上,在广东省其他地方我认为也不宜上;如果是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加上项目上马后的严格管理,对南沙的现有生态环境、对周边主要城市,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环境影响。
不会走黄埔石化、茂名石化老路
暨南大学的潘涌璋博士则认为,广州市已确立“科学发展、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开发建设南沙新区和广州科学城时,更是坚持凡是进入区内的生产项目,环保标准必须达到欧洲先进国家的水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
潘涌璋认为,建立一个新型石化厂,必须坚持“工业生态园理念”。企业要走清洁生产的道路,将一些污染物循环利用,并降低排放强度。这是现代工业广为采取的措施。按这种理念再建一个石化厂,污染就不会像黄埔广石化、茂名石化那么严重。
潘涌璋强调,用工业生态园的模式来经营和开发南沙,是一个好的模式。他说,任何项目的污染都是客观存在,关键是想不想控制、如何控制的问题。现在政府愿意下决心去控制,也有能力去控制。作为一个项目来说,它的审查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政府部门会在区域的范围内考虑总量控制问题。
潘涌璋说,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求生产活动百分之百不影响环境,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绝对理想主义。环境是有容量的,即自然环境对污染物有一定的消纳和净化作用,只要排放的污染物不超过一定的量,这些污染物是不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因此,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我们就可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比如我们完全可以在水处理上做到无污染、零排放,但是没有这个必要,环保也要讲求效益。那种把排放出来的污水处理到可以饮用的程度,代价太大,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