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亿万农民年底将全面享受农村低保 如何走出制度陷阱 解读 -上海职工与经营者收入差距已经达5倍 广东垄断行业今年不加工资 -建设部:小区规划变更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城乡规划法或10月通过 天然气利用政策实施 严重短缺地可煤代气 -周一大盘高开高走 沪指站上5300点 中国股市成全球资本避风港 -2.7万吨美国猪肉年底登陆中国 售价至少40元/斤 京猪肉价格退烧 -企业500强七成是国企 国有经济仍占主导 百家粮油企业推召回制 -反垄断法剑指价格联盟 制度衔接仍存疑 对"中石油"们影响不大 -税务总局:燃油税不与成品油调价同时推出 能源价格调整将渐进 -物业管理条例修改 业主可撤销决定 人事争议仲裁须有员工代表
中国新兴的富裕人群已达150万人以上 更倾向于借贷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国富裕人群更倾向于借贷

麦肯锡公司日前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新兴的富裕人群对待投资及借贷的态度已经同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同类人群相差无几。年收入至少50000美元的中国富裕消费者与香港及新加坡富裕人群一样愿意承担投资风险和进行借贷。

中国的富裕人口快速增长,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5%,目前已达150万人以上。

麦肯锡个人金融服务调查,2007年针对亚洲12个市场13000名消费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其中在中国15个省份的16座城市、针对来自各收入阶层的受访者进行了4178人次的面访。

调查显示,中国最富裕人群拥有的个人金融产品数量与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消费者一样多。中国富裕消费者平均持有6.3种个人金融产品,如信用卡及共同基金等—几乎相当于香港人均大众富裕消费者所持有的个人金融产品(人均8.3种),数量高于新加坡(5.6)或中国台湾(5.4)消费者的平均水平。

尽管多数中国居民依然不倾向借贷(51%的受访者认为借贷是“危险的”),但高收入阶层越来越乐于使用信贷。认为借贷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中国富裕阶层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分别为31%和17%)。

同时,中国富裕阶层比亚洲发达国家或地区同类消费者更愿意承担投资风险:41%的中国富裕阶层受访者愿意接受或温和或较高的投资风险以换取较高回报,香港大众富裕阶层和新加坡人总体的比例分别为37%和24%。

四分之三的中国富裕阶层受访者承认,他们在理财方面“愿意接受更多的建议和帮助”。其中的53%甚至表示,愿意为接受付费的理财投资服务。

有24%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两年有过不愉快的银行服务体验,其中60%的人认为一线服务效率低下是引起不满的主要原因。

“中国消费者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储蓄及定期存款等基本金融产品。他们希望银行提供这些基本服务,但同时也要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中小企业主的定制化产品可以是同时结合个人及企业账户的产品。开发此类产品的市场空间很大,银行应该善加利用。”麦肯锡上海分公司全球董事王颐说。

调查还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待外资银行持越来越持开放态度。虽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依然青睐本土银行而非外资金融机构,但41%的受访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使他们受益——比2004年34%的比例有所上升,是过去9年首次出现的最大增幅。

一线网点的服务对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不同收入阶层中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宁愿选择通过银行服务窗口而非通过互联网或电话等远程渠道从事银行交易。他们将一线服务质量作为良好体验的最重要因素。

首要银行关系在中国十分重要:67%的中国受访者依然忠诚于他们的首要开户银行。他们从那儿接受基本服务和购买其他的信贷及投资产品。

偏好从“四大国有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20%的富裕阶层受访者表示,打交道的金融机构不是“四大国有”银行——这一转变(从8%到20%)花费了六年时间。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中国富裕人群已达150万人以上 更倾向于借贷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太湖水污染治理提速 关停496家化工企业 构建生态循环经济带
国家川气东送工程全线开工 总投资627亿 横跨东中西部八省市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