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央行报告:中国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 房地产波动风险集中于银行 -发改委:中国不应成为世界钢铁制造基地 民营航空渐次走出低迷 -长三角楼市上火 居民富裕感"结冰" 京房产业薪酬增长低于平均  -河南陕县69名被困矿工全脱离危险区域 李毅中安排清理井下炸药 -大盘突破4500点 中国股市上演狂欢 7月份IPO融资达214亿元 -南京苏州成品油批发价上涨 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格局进一步形成 -央行上海总部首发区域金融稳定报告 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加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9月现雏形 送审稿明年出炉 国务院下发意见 -江西、福建持续高温 旱情加重 长江入汛以来最大洪峰通过三峡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商务部就给予非洲部分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答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问:出台对非零关税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答: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近年来,中非贸易在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我从非洲国家的进口增长高于同期出口增长。2001-2006年五年间中非贸易翻两番,年均增长30%以上。2006年达55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267亿美元,进口288亿美元。中国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电、汽车、飞机、卫星都已进入非洲。南非的汽车配件、突尼斯的电子产品、埃及的大理石、科特迪瓦的咖啡、津巴布韦的烟草、塞内加尔的花生、马里的棉花、尼日利亚的木薯等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

为帮助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发展经济,深化中非友好合作,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零关税待遇。对非零关税对促进我从上述国家的进口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向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促进中非务实合作,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

问:为什么只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可以享受零关税待遇?

答:对非零关税政策是中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一种单方面、自愿的给惠政策,符合WTO“授权条款”(1979年)的规定,即WTO的任何成员向最不发达国家提供的优惠待遇均可不必在最惠国待遇基础上对其他成员提供同样的待遇。如果中方将此项政策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国将必须给予其它所有WTO成员国此种优惠,这是中国目前经济实力和市场所无法承受的。

问:454个税目商品零关税的受惠国家是有哪些?

答:根据2003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对最不发达国家标准的规定,目前非洲共有34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30个国家与我有外交关系。峰会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即与上述30个国家政府就454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办理换文。截至2007年6月底,26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与中方办妥了换文,并于7月1日起开始享受有关政策。包括埃塞俄比亚、贝宁、布隆迪、赤道几内亚、多哥、厄立特里亚、佛得角、吉布提、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卢旺达、马达加斯加、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尔、塞拉里昂、索马里、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乍得、中非。

刚果(金)、科摩罗、安哥拉和塞内加尔4国,待与中方完成相关手续后将享受454种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今年上半年香港以零关税出口内地货物同比增五成
CEPA落实至今香港享受零关税货品金额达48亿元
CEPA签署三周年 近40亿元零关税港澳货物输内地
商务部预计: 30亿元港澳零关税产品进入内地
据称北京市民最快到7月能吃到零关税台湾水果
新近放开的零关税商品成为CEPA进口的主要增长点
中国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0个税目商品实施零关税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中国31省市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30亿农村低保补助金近日下发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