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发展观察 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拉米:应全面分析并客观看待中国贸易顺差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1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应该全面分析并客观看待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而由贸易顺差引起的保护主义抬头尤其令他感到担忧。他同时表示,多哈回合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希望与中方共同推动谈判并取得积极进展。

拉米是在访华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他说,从数字上看,中国对欧美贸易顺差确实很大,但通过深入分析便可看出,中国很大一部分出口实质上是亚洲其他地区的出口,许多跨国公司选择把其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在中国完成。因此,不能只看到中国对欧美的贸易顺差,还应看到中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逆差。

他还说,在看到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应看到中国进口的迅速增长,目前中国每年的出口和进口增幅均超过了20%。

拉米指出,作为世贸组织总干事,他担忧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他认为保护主义会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损害。他表示,有关方面应通过对话解决由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

拉米将于本月17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其间他将与中国官员就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等问题举行会谈。

拉米还表示,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目前多哈回合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他希望与中国方面共同推动谈判并取得积极进展。

拉米指出,要使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美国和日本等成员应在削减农业补贴方面作出进一步让步,欧盟则应同意进一步降低农业关税。

他还说,在本轮谈判中,发达成员显然需要作出比发展中成员更大的让步,而像印度、巴西、中国、南非等发展中成员同样可为推动谈判进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和服务贸易方面。

拉米强调,多哈回合谈判已拖延5年多,为了避免政治等因素造成的进一步拖延,本轮谈判应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全部完成。为此,世贸组织成员需要在今后几周内就关键的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达成协议,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所有其他议题的谈判。

拉米表示,中国是一个新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的成员。新成员应该享受部分产品关税减免的待遇,以缩小新成员与其他成员间的不平衡,这是所有世贸组织成员一致认可的。

由于在农业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多哈回合谈判在去年7月被迫宣布中止。今年2月以来,多哈回合谈判在日内瓦恢复。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世贸组织关键成员也多次举行磋商,但至今仍未打破在农业问题上的僵局。据悉,上述关键成员的贸易部长将于下周在德国举行会谈,再次寻求打破僵局,以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进展。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文章:
中欧贸易部长会议再启 贸易顺差问题成主要议题
5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再度大幅攀升 达224.5亿美元
发改委:全年贸易顺差预计为2500至3000亿美元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顺差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图表:03年-07年3月中国贸易顺差(按国别)情况
图表:03年-07年3月中国贸易顺差(按贸易方式)情况
图表:03年-07年3月中国贸易顺差(按产品结构)情况
海关总署:一季度中美贸易顺差逐月下降
发改委研究院:我国贸易顺差17%为“虚假出口”
中科院:进口稳中有升 未来三年贸易顺差仍将扩大
图片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