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农业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公室获悉,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5年来,农业部已建立了167个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所谓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节本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为主要内容,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在农业部建立的10个监测点的14种作物产量数据中,有13种表现出了增产效果。其中,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在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节本增产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亩101元,一年一熟区为每亩43.5元。据北京市各区县测算,2006年全年177万亩粮田实施保护性耕作,农民节本增效8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秸秆覆盖还田和免耕播种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水分蒸发,增强蓄水保墒保肥能力,可以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以北京市为例,100多万亩作物全部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年至少可节约灌溉用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整个怀柔水库的蓄水量。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肥力,麦田每年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01%至0.03%,玉米田年可增加0.02%至0.06%。
据悉,农业部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探索针对不同地区情况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促进保护性耕作又好又快发展。(记者 姚润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