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同时也恰逢双方建立对话关系的15周年,是双方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一年多来,双边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经贸合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双方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水平进一步提高,双边经贸合作已步入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一、双边贸易
2006年1-11月,中国—东盟贸易额达145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8%,已超过2005年全年贸易总额。其中,中国出口641.3亿美元,进口81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7%和20.2%。东盟已连续13年成为我第5大贸易伙伴,2006年1-11月,东盟为中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二、相互投资
(一)东盟来华投资
近几年,东盟国家来华投资的实际投入金额每年在30亿美元左右。2006年1-9月,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1610项,实际投入22.9亿美元,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二)中国对东盟投资
近年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的周边邻国,资源丰富,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9月,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投资2.1亿美元。
三、承包劳务合作
东盟是我国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重要市场。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国家。其中,新加坡已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第4大目的地和对外劳务合作第2大市场。2006年1-9月,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新签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43.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6.2亿美元。
四、中国—东盟自贸区
在所有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自贸区的谈判进程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是走在最前面的,目前取得的成果也是最有效、最显著的。2006年7月20日,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实施一周年。总体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情况基本正常,效果逐渐显现。一年来,我国与东盟整体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取得了预期效果。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中国自东盟进口达到81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向东盟出口达到617.8亿美元,增长23.4%。在双方各具比较优势的产品上,降税后进出口贸易增幅尤为突出。例如,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橡胶制品增长了46.6%,矿产品增长了38%;中国向东盟出口的针织服装增长了60.2%,陶瓷制品增长了58.9%。实施降税,密切了中国和东盟的双边经贸关系,给各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此外,双方服务贸易谈判也取得积极成果,2007年1月14日,在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这是我国在自贸区框架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第一个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议,是继《货物贸易协议》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它的签署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推动双方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为确保在2010年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商务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办公室)
|